阅读记录

第374章新任同知[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汉儒。此时温体仁住进了湖州会馆,向崇祯帝上疏,假意引疾乞休,自以为崇祯帝必定温旨慰留。次辅张至发在温体仁的乞休奏疏上已票拟好,谕旨呈进时,崇祯帝毫不犹豫地提起朱笔,抹掉一些字句,批上三个大字:“放他去!”奏疏批答传到温体仁那里时,他正在吃饭,一看到“放他去”三字,大惊失色,以致筷子掉到了地上。
      可以说温体仁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步庸招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温体仁依然是人生的赢家,位极人臣多年,足够光宗耀祖了。而且,他得罪了那么多人,依然能落个善终,不错了。
      ……
      杨易和温体仁闲谈间,吴昌时过来了,他连正眼都没看温体仁一眼,而是对杨易正色道,“杨知府,读书人乃大明根基,呔祖有言优待士人,请杨大人放了他们。”言语间带着居高临下的口吻。
      杨易不乐意了,“优待士人不假,但优待的是守法的士人。他们光天化日之下欲行凶,就是歹徒。”
      吴昌时不悦道,“本官掌地方刑狱,他们有何过失,本官自有主张!将他们交与我即可。汝是上海官员,此地在苏州地界,汝无权过问。”
      杨易冷笑,“那你又是哪里的官?什么职官?”
      杨易这一问,让吴昌时尴尬不已,好半天他才说道,“本官是新任上海同知。”
      杨易一愣,旋即哈哈大笑,“你是同知,我是知府,是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王大宪被调走了,吴昌时是新来的同知。
      吴昌时凛然道,“公道自在人心,我遵从的是公道,听命的是朝廷,绝不会附从奸佞。若有人倒行逆施,我将同吾辈同仁们一起捍卫圣道。”他这一番话获得了儒生们的喝彩,其高大的形象瞬间树立起来。
      王大宪虽然不赞同杨易的施政,但他谨守职责,不拖后腿。现在来了一个摆明不配合的人,以后少不了磕磕碰碰。杨易微眯双眼,“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就怕你是道貌岸然、阳奉阴违之人!”
      吴昌时不满道,“杨知府休要血口喷人,诬蔑于我。吴某从小饱读忠义之书,立志精忠报国……”
      “去去去!”杨易不耐烦的挥挥手,不客气道,“你吴昌时就是这副德行,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回城!”对吴昌时这种人,杨易压根儿没有拉拢的念头,既然来当刺头,那就挑明车马,干就得了。
      被人指名道姓的骂,吴昌时脸红一阵白一阵,颤抖着手指着杨易,“你你你……我要上疏弹劾你……”
      杨易懒得搭理,你狗日弹劾我的次数还少么,随你!杨易带人护送着温体仁一家子回去。本来他来青龙镇是想考察下河道,然后考虑是否要打通这条河道,没曾想碰上这档子事。
      吴昌时朝着杨易的背影喊道,“杨易,放了儒生,你这是越界行凶。”吴昌时有些后悔,刚才在儒生们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能让杨易放了被抓的儒生,没曾想人不但没救出,自己也被羞辱。
      吴昌时心中升起熊熊烈火。
      ……

第374章新任同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