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8章接待英商[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一队穿着红色衣服的西洋人扛着火枪在街上列队行走。这群洋人的出现,在街头巷尾引起轰动,无论大人小孩都跑到街上围观。尤其是他们金发碧眼的长相,让百姓们品头论足。
      这群士兵正是威德尔舰队上的英军士兵,他们获准进入新城。威德尔的军舰停留在长江口外,杨易肯定不会允许外国舰队进入内海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杨易允许威德尔带领部分英军士兵入城,士兵的弹药不超过十发。
      威德尔对于进入大明的城市非常重视,特意让手下士兵整齐列队进城,以展示英军的风貌,新城的繁华也给英军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眼里,这种城市的繁华超过了伦敦。
      吴良儒、席端樊、金瑞、程壁几人也看见了入城的西洋士兵,吴良儒感慨道,“杨知府开放海禁的想法看来不是空话。”
      金瑞露出一副阿谀的样子,对吴良儒道,“吴兄,把你手中的地皮再卖我点”放开海禁能带来什么,这些商人们一清二楚,它能带来经济的繁荣,换言之,新城的地价又要涨了。
      吴良儒脸一沉,“金掌柜,做人要知足啊!”他铁了心,任谁要地皮都不给了。
      与此同时,对面酒楼,樊平又敲敲曹平安的脑袋,“赶紧打听打听,杨掌柜有没有地皮要放出来,有的话能买多少买多少!”
      ……
      对于威德尔的到访,杨易安排的接待简洁不失体面,毕竟自己只是地方政府,无权从事外交,接待的理由是自己和威德尔的“私交”。
      翻译是个恼火的事情,葡萄牙语翻译、荷兰语翻译还是能找到的,但是英语翻译找不到,杨易只好尽量抽出时间亲自接待。
      威德尔对东道主的接待还是满意的,两人的私交急剧升温。除了品茶论道,双方还展开了军事交流,双方士兵展开列队、射击、搏击等多项活动,甚至展开联合作战。
      罗宾逊、蒙特尼带着随行的英国商人在杨易安排的专人带领下,进行多项商务活动;参与同本地商人的交流、参观新城的批发市场等等,他们除了购买货物,还在琢磨着投资机会。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棉布等等都深深吸引着他们,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尤其是杨易旗下的瓷器作坊生产的玉瓷,让他们“一见钟情”,玉瓷很对西洋人的胃口,玉瓷作坊也专门针对西洋人开发出套具,精美的花纹和边饰,都是以西洋人的审美观点来做的。
      几番磋商下来,英国商人下了大笔订单订购玉瓷,他们还为英国王室订做了极品玉瓷。此时的英国尚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虽然手工业发达,但尚未形成繁华的经济社会,英国最大城市伦敦不过二十几万人,放眼整个欧洲超过十万人的城市都屈指可数。而此时的大明,仅仅江南这片地区超过十万人口的县城都有不少,这批英国人来到上海,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受差不多。
      后世很多人嘲笑明清两朝妄自尊大,自诩天朝上国。其实真正身处了这个时代,真不能怨他们自大,这个时候的欧洲主要城市搬到了江南,也就是一县城而已。即使十七世纪末的英国全国人口都不足六百万,在江南也就是几个上等府州的人口。实力决定了人们的观念,放眼同时代的全球,他们自诩天朝上国,是有实力和底气的。
      无论国人如何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他杨易不能,他是最清醒的。杨易给了威德尔足够的尊重,威德尔没有后世日不落帝国的高傲,反而对大明带着仰慕,杨易给他的尊重让他觉着体面。
      ……

第368章接待英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