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瞿罕听得若有所思,“下官当谨记,解民间疾苦”
“当然了,官场是个染缸,能出污泥而不染者少之又少,多少官员年轻时一腔热血,但时间久了,早就不复初心成为鱼肉百姓之人”杨易道,“做官难,做清官更难,但无论如何当谨记为民谋福祉。”
瞿罕正色道,“多谢杨大人教诲。”
杨易拍拍他的肩膀,“相信你会是一名好官”
瞿罕犹豫片刻道,“有人说杨大人亲民之举乃惺惺作态,然下官观之,大人并非作伪。”
杨易呵呵一笑,“我杨易行得正,何惧他人污蔑。”
“百闻不如一见”瞿罕感慨道,“江南儒士污杨大人离经叛道,为妖魔鬼怪,但是见了杨大人之后,下官深感杨大人乃真正为民的好官。”
杨易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我杨易所作所为可昭日月,即使为万人所不容,我将坚定的走下去”随着能力的增强,杨易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感,对未来世界的预知,让他越发萌生扭转历史轨迹的冲动。
……
不知不觉到了八月底,杨易从海口启航北返,本想到澳门走走,接触下西洋人,但是船队在澳门外海,看见一直挂着米字旗的战船从澳门出发往珠江内河进发。
别人不知道米字旗,他杨易可是太熟悉了,称霸海洋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了。
杨易派人去岸上打听,得知一支西洋舰队同守卫珠江口的明军水师发生了多次炮战。杨易忽然想起,历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明朝水师和英国舰队在虎门发生的战斗,这是英国同中原王朝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显然这次接触并不愉快,英国人的记载称为亚娘鞋事件。
比较权威的记载是,英国人威德尔率领一支英国舰队,历经一年多,跨越半个地球来到明国,其意图是寻求通商。8月8日,威德尔舰队从澳门驶入珠江,在虎门亚娘鞋遭到明军炮台袭击,英国人反击,并占领炮台。
广州官府派出一个叫诺瑞蒂的黑人翻译前去交涉,而这个黑人翻译混账之极,广州官府是严厉警告英国舰队退出珠江,归还俘获物资。而这个黑人翻译却说,只要英国人交税,可以和葡萄牙人一样同广州通商。
能通商当然是好事,英国人派出商人去广州行商,同时舰队继续进入内河。这下激怒了广州官府,采用参将黎延庆的建议,用火攻逼退英国舰队。威德尔也恼羞成怒,你们说了可以通商,为何又武力驱赶我们,于是袭击江上的帆船,并洗劫周边村镇,抢到了三十头猪。
在澳门总督调解下,英国人赔偿广州官府2800两银子了事,但这银子英国人并没有给,无非是给明朝官府个台阶下而已。随后英国舰队在购买大批物资后离开。
后世有些明粉夸赞明军威武,击败日不落帝国云云,其实这种夸赞过火了。当时威德尔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商,并非武力征服。而明军水师除了一个小炮台攻击过英国舰队,双方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确切的说,双方只是发生了点小“摩擦”,谈不上胜负而已。
当然了,历史如迷雾,真实情况如何已经无法还原,但是明朝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表露无疑,他们始终把英国人当成了荷兰人。
第364章亚娘鞋事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