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2章妥协[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避难,史称民抄董宦。但正史里并没有说此事,而且正史对董其昌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南明福王政权还为其封谥号“文敏”。
      野史与正史的记载明显相悖,于是很多人考证野史是对董其昌的污蔑。
      无论真与假,杨易也没兴趣去弄明白董其昌是不是被污蔑的,他需要的是合适的借口,利用董其昌的“毛病”借题发挥而已。
      董祖和见杨易如此说自己的父亲,气得双手颤抖,“污蔑,污蔑!”
      杨易继续道,“以前的事本官不计较,但是你们董家依然在强取豪夺田地,欺压邻里,已经有人告状了。今日本官就要为民做主,来人,传我命令,查封董家,待案情查清后再做定夺。”没点手段,是没办法让你们这群腐儒脑袋清醒的。
      “你你你……”董祖和晕了过去。
      没想到这个知府说翻脸就翻脸,不少士绅打起了退堂鼓。作为大户人家,谁家没点丑事,靠着实力抢点民田算个屁。官府要借题发挥,那可是有的受。
      “咳咳咳!”一阵咳嗽声传来,以为银发白须的老者在仆人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钱阁老!”士绅们纷纷起立打招呼,显然这位老者很有威望。
      杨易也站了起来,恭敬道,“钱阁老”。钱阁老就是钱龙锡,崇祯初年的首辅。退休后一直居住上海,也是上海的名门望族。这样的老前辈,杨易可不会托大。
      一番客套后,钱龙锡悠悠道,“呔祖立国为优待士子,提出免税以资鼓励。然两百年来,此策已走向极端,大量田地被投献到官绅门下,导致国家税源枯竭,以至于朝廷入不敷出,多次加税导致普通百姓生活艰难。”
      不愧是做过首辅的,一针见血的指出弊端。
      钱龙锡对杨易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利者皆是朝廷基石,贸然改质之伤国本呐,连陛下也未必能顶住。”
      “可是……”杨易想要争辩,被钱龙锡制止了。
      “知道你要说国家内忧外患,急需钱粮之类的话”钱龙锡不疾不徐道,“朝廷之难,老夫比你清楚,然治国如烹小鲜需徐徐图之。纵然朝廷立上海为特区,许你锐意改革,但是伤及国本之事,仍需慎之又慎。你以为呢?”
      杨易虚心接受了,“钱阁老所言甚是,小子受教了。一体纳粮可以缓缓,但有的事不能缓……”
      在钱龙锡的居中协调下,双方妥协,杨易答应暂不施行官绅一体纳粮,而士绅们必须将大片田地卖给行署。
      暂不施行不代表以后不施行,部分精明的士绅在考虑把田地卖了,到别的府县置办田地。
      从豫园出来,杨易长舒口气,基本目的达到了,那就是土地,有了土地才能谈开发。至于官绅一体纳粮,实现起来太难太难,只能用其做“大棒”来敲打这帮士绅。
      回县衙的路上,杨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以为妙龄少女津津有味的吃着麦芽糖,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可爱。
      “杨公子!”那位少女看见了杨易,显得有些局促,“爹爹说你做了知府?”
      “不就是个知府么,累死累活的还遭人骂,没意思!”杨易笑了笑,“尔妍,我带你去看皮影戏”
      少女就是徐尔妍,跟着父亲一起来的县城,父亲“开会”,她就带着仆役四下逛街。
      跟士绅们打交道杨易心力憔悴,想放松一下……

第332章妥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