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但是他知道,即使自己带兵出去揍他,爷未必能揍赢。
人缘差真不是好事,还牵连了自己的部下。在兴州,杨易碰到了在外执行猎杀清军散兵的李大海。李大海和近百部下,个个跟野人似的,胡子拉碴、甲胄缺一块的破一块,体型都消瘦了不少。
李大海叫苦不迭,“东家,荒郊野外的都没一座像样的村落,即使有人烟也是苦难之人,我们不好打搅。想要进城补给,找了好几座官兵把守的城镇,都不让我们进去。兄弟们只有风餐露宿了,刨野菜挖草根的,什么蚯蚓虫子啥都吃,可遭罪了。”
李大海的副手哨总江原苦笑道,“本来有守将要放我们进去,但一听说我们是密丰军,就又不同意了。”
杨易自信一盘问,得知这些守将要么同密丰军发生过冲突,要么就是某勋贵的亲戚或手下。以杨易的人缘来说,他们要是能支援自己部下,那太远真是从西边出来了。
秦双愤愤不平,“这帮狗日的公报私仇。”
杨易也是无语,大敌当前,这帮勋贵们只想着自己的那点私人恩怨,大明焉能不忘。杨易道,“兄弟们辛苦了,待回到农场之后我一定犒劳大伙儿。”
说到战绩时,众人来了精神。李大海这一部在游击战中,歼灭鞑子十几股散兵,斩首鞑子近两百人,而自己折损不到二十人,可以说战绩相当好。
李大海赞道,“东家战术得当,卑职深刻明白积小胜为大胜了。若我们直接同敌人硬碰硬,断然取不到这样的战果,而且自身损失也会很大。”李大海是杨易最初的十二亲卫之一,一步步见证着东家创造的奇迹,可以说对杨易是相当崇拜了,贯彻杨易的命令也坚决而彻底。
起初制定这种战术时,杨易最担心的就是部下执行不力,激动之下直接同清军硬碰硬,那样的话不但起不到歼敌的作用,反而折损了自己。但是各路人马反馈而来的消息是,这些军官们执行自己的军令还算不错,这才放下心来。
杨易拍拍李大海的肩膀,“带兵打仗不但要靠士兵的勇武,还要靠谋略。尤其是我们农场军兵力有限,必须打适合自己的仗,而不是靠着力气蛮干……”
双山,对杨易而言双山是他的福地,是他在明末乱世里扎根的第一步,是他事业的起点。双山也因为杨易的到来,从一个偏僻而荒凉的小镇发展成繁华热闹的集镇,每日来这里贩运家禽的商贩络绎不绝,加之双山杨氏养殖场采购原料等经济活动带动了整个镇的经济,并辐射周边。
虽然杨易的重心转移到了密丰,但是双山养殖场依然在小蓉的经营下办得有声有色,保持着持续而稳定的盈利为密丰农场提供资金。
再次来到双山,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清军在密丰遭到挫折,就拿双山出气,他们知道这里是杨易的老巢,将整座双山夷为平地。能抢的抢,抢不了的就杀,这还不解气,临走时一把火将能烧的全部烧了。
养殖场和集镇的发展在水泥出来之前,大部分建筑物以木材为主,即使有砖房,也是砖木混合结构,可以说清军一把火烧掉了双山的所有。
“报,有鞑子小队在东边十里处扎营,人数两百左右”哨骑来报。
“杀鞑子,杀鞑子!”跟随杨易而来的部下,很多骨干军官都是从双山一路跟随杨易的,目睹家园被毁,他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请战。东行而来,收拢了打游击的三个哨,农场军兵力近八百,数倍于对方,值得一战。
杨易双眼通红,紧握拳头,“战!”此时的杨易需要用敌人的鲜血来抹平心里的悲痛。
第305章打适合自己的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