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需要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性能和来源一定是最稳定的。自己的军队连编制都没有,那是指望不上朝廷了。
自制武器成了必然选择,为此杨易成立了火器作坊。然而熟练工匠少,还主要是挖朝廷墙角得来的,需要的各种材料都要外购。
史大柱被杨易挖来了,上次他为杨易亲兵制作的燧发枪,性能不错,没有炸膛之虞。杨易将其挖了过来,负责燧发枪的制作。火绳枪不在杨易的思考范围之内了,要做就做更先进的。即使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杨易也觉得值。
杨易召集史大柱和几个主要工匠,多番商议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最终还是按照杨易的流水线的方式来做。流水线方式确实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匠人有限的前提下,成本并不见得低,就算是搭个架子吧,杨易这么想。
除了枪支,另外一些武器就相对容易做了,比如火药提纯、手榴弹、炸药包、烟雾弹、地雷等爆炸类武器。这些武器在明末已经有原始版了,杨易只需将其规范化、流水化、标准化作业即可。目前火药的原料都是外购,成本高,原料的自制还在摸索中。
罗青山被任命为火器作坊、火药作坊的主管,所有在里面工作的匠人都签了长期契约,当然了,待遇也是优厚的。非工匠类人员几乎都是是农场军的家属,尤其是火药作坊以女工居多,确保员工的忠诚度。
作为农场的核心部门,杨易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和安全条例。
火器军队要求更高的后勤保障,杨易成立了后勤司,负责武器粮草马匹等各种后勤供应,士卒只需专心训练和作战。
不得不说,军队是烧钱的无底洞,更何况杨易这种不惜成本打造军队的方式,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银子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萧懿、侯成都心疼的不得了,几番劝诫东家省着点,然而杨易觉着省不了,要想自己的这点家业不被贪婪的勋贵们夺去就必须下血本,更何况满清的军队随时可能破关,家业处在危险的边缘,省钱做什么!
然而,好不容易搞到的银子已经捉襟见肘了,必须开辟新的财源……
在军营边的河滩上有一座木屋,侯永带着亲兵们在数丈开外警戒,杨易一个人走进木屋,他穿着双层棉甲和铁盔,面部也有护甲。
侯永等人不知道东家进去干嘛,但看见东家小心翼翼的样子,也不由得提高警惕。半个时辰之后,木屋的房门打开,只见杨易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奋力跑出来,并大喊“趴下!”
“轰”的一声,小木屋在爆炸声中灰飞烟灭,杨易即使穿着盔甲,也被气浪震飞,接着烟尘弥漫。
爆炸声惊动整个军营,侯成立即停止训练,带着手下匆匆赶来,只见侯永带人将杨易扶起。“怎么回事,东家,东家!”
杨易没什么大碍,只是身体有些麻,“侯兄,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赶紧送东家去医护室!”
医护室里手忙脚乱,没想到东家成了第一位“顾客”。简单的慌乱之后,崔氏指挥有方,很快就有条不紊。因为盔甲防护得好,没什么伤势,就是有些瘀伤。
崔氏耐心的给杨易擦了活血化瘀的药膏,没给侯永好脸色,“东家这是被人打得吗?你们也不知道护着点?亏你们还给东家做亲兵!”
侯永有点无地自容,低埋着头。秦双拍拍额头,幸好我在训练女兵,要不然也要被骂。
崔氏也就埋怨两句而已,侯成则怒不可遏,一脚将侯永踹跪在地上,“混账东西,将东家的安全交给了你,你就这么护卫的?”
侯永满脸委屈,“叔……”
“别叫我叔,要是东家有个三长两短,我第一个扒了你的皮!”
杨易扶起侯永,同时吩咐其他人出去,只剩下他和秦双、侯成叔侄四人,然后拉着侯成坐下,“这事不怨他们,是我吩咐他们走远的,因为此事异常危险,他们帮不上忙,反而徒增风险!”
侯成急道,“东家,你是我们所有人的主心骨,现在又无后,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人心就散了……你也不小了,该成亲了,我和萧总管商议下,物色一家闺秀给你……俺知道东家心高气傲,即使不成,先纳个小也好,留个后……万一你要是……俺们也一定拼了命为小主守住这份家业。”
第143章 农场军(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