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章 农桑为衣食之本[2/2页]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萤火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起来关于“翻车”的记录并不少,更是有不少诗人为其赋诗——
      宋朝梅尧臣曾写《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三首·水车》:“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玫禾苗稔。”
      清朝的蒋炯也写过一首《踏车曲》:“以人运车车运辐,一辐上起一辐伏。辐辐翻水如泻玉。大车二丈四,小车一丈六。小以手运大以足,足心车柱两相逐。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
      不过,这些对于“翻车”的描写都沿用了官方的称呼,我们现在更多称呼的“龙骨水车”其实是来自民间。
      南宋陆游的《春晚即景》:“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大概是目前见到的史料中,对“龙骨水车”这一称呼的最早的出处。】
      “这样说来,倒也贴切。”
      “翻车”是很形象,毕竟它的工作原理和情况就在那里,但“龙骨水车”这个名字也不差,反而更加贴合不少人的心意。
      刘彻直接下令,要匠人们多学习这个水车的制作方法,务必要让这个“龙骨水车”进入农户的生活。
      虽然古代皇帝也被叫做“真龙天子”,但更多的,还是不怎么避讳的。
      毕竟,虽然这水车被称作“龙骨”,更是被农人踩在脚下才能运作,但这又何尝不是以自身托举农事的兴旺呢?
      大家心思转得很快,根据天幕所给的信息,相关的解释给到皇帝面前,都无不妥帖。
      不过,刘彻对着一再在水幕中出现的诗词,有些感叹:“看来这天女还真是喜欢诗词,这方面也不能落下。”
      他一直想要的,是做的更加出色。
      这样想着,他想要举办宴会的心思又有些想法了。
      诗会也得抓紧啊,既然他们都知道了,那就不能让“诗词”这一道让后世人专美于前。
      还有司马相如,他不是很会写嘛!能者多劳,他不会放过这个人才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叫法呢?
      主要是因为它的形制——它状似龙骨,这也是它的名字的由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水车为何要做成龙骨,而非它骨?
      想来想去,大概也是因为和祖先的龙图腾崇拜有关。并且,华夏民间自古以来都有龙王信仰,乡下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在乡民们的心中,龙王是统领江湖四海之主,它能兴风作雨,司掌着一方水旱丰歉,多拜拜,也是希望希望能够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
      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一年之中仍要去祭拜龙王庙,以求获得它的保佑。
      当然,我们关于神灵的信仰,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龙王啊……真的有神灵吗?”
      各地神异之事层出不穷,但天幕是实打实在天上挂着的,能够让全天下人都看到也不是寻常伟力能够办到的,这时天女说起神灵,大家都很是好奇。喜欢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请大家收藏:

第106章 农桑为衣食之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