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四章 生产线[1/2页]

我就是回来看看 方格化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这次与索尼的合作,莫非没有去关注。
      只是每次在接到周崇华送过来的会议纪要时,会偶尔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其余的并没有干预。
      研究院的布置与搬迁,一连七八天都没有完成。
      因为设备器材、家具用品以及办公耗材等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只能像是蚂蚁搬家一样,去慢慢的倒腾。
      而按照莫非的计划。
      莫世文也开始启动一个个的项目组。
      从各种基础材料的研发,到各类精密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造,再到各领域的技术应用开发以及工艺制备研制,纷纷进入快车道布局。
      这些立项的项目,都是直指目标的成功大道,完全避开了绝大部分的路障以及误区。
      所以,不难想象。
      不遥远的未来,一定会出现科研成果井喷的现象。
      而且,在这些项目里面。
      也同时包括了在各大试验车间里,对汽车领域新一代生产线的研制、医疗领域ct以及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设计制造、化工领域特种纤维生产线的制造。
      以及接近完成的,新一代电子半导体领域晶圆以及芯片生产线的研制。
      也幸亏有莫世文这个逆天的工具人存在,可以承担了大多数的关键性节点突破的任务,可以从容的推进整个研发的过程。
      否则,不要说同时启动这么多项目了,就算是在单个领域里,凭这点儿科研人员,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因为如今整个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也不过两百余人。
      所以,随着五行楼的交付使用,招揽大量的工程师与科研人员,已经成了周崇华下一步最为迫切的任务。
      就比如这次新一代电子半导体晶圆以及芯片生产线的研制工作,就从天工半导体借调了几个工程师。
      这几个人,都是曾经在美利坚,和莫世文一起改造过那两条生产线的人,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弥补研究院在投入研发制备上的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让这几个人熟悉新一代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等到时候去台南安装调试时,他们就是主力军,莫世文只需要随便再派几个人,过去帮忙就可以了。
      一下子就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而莫世文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汽车上产线的研发以及制造上。
      汽车生产线和晶圆以及芯片生产线可不一样,因为汽车生产线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需要的机器设备太多了。
      最关键的,还在于有很多设备都需要定制,甚至是需要专用。
      因为现在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向经济型倾斜,车身的设计上,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以前由大梁框架支撑车身,采用3毫米以上的钢板轧制而成的情况,放在以后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为了减轻车身重量增加经济性,无车架,也就是承载式车身,就成了新的潮流,成了大势所趋,从而取代车身大架。
      2毫米以下钢板的拼焊,也会随之成为主流。
      这样以来,车身的不同部件经过冲压,加工成为不同形状的部件,再经过焊接就能成为一个整体。
      而车身强度,也会由每一个部件的不同结构来保证,而不是由每一个部件的强度来保证,可以做到整体参与承受整个车身的重量,以及受到的冲击载荷。
      所以,它需要的制造设备,也就在无形中会增加许多,包括了焊接、冲压、涂装,以及动力总成等。
      这些设备,可不像钻床、车床、刨床等通用机床一样,a厂可以用,搬到b厂也可以用。
      它们大多都是定制的专用设备。
      而有些,甚至是只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慢慢的磨合优化,不断改进,以达到最合理的生产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手汽车生产线,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拆开来零卖的原因所在了。
      因为用途很受限制,所以卖不上价钱啊,比如冲压设备、模具、量具、夹具、专用工装等。
      而莫非对于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的要求,有些都是一步到位的。
      比如激光焊接技术。
      虽然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出现了,但是能应用在汽车工业上,还得等到1985年德意志的蒂森钢铁公司和大众合作之后,才在奥迪100上,正式采用了激光拼焊板。
      至于大规模的普及开来,还要等到1990年前后。
      再比如生产线方式。
      他也不打算再用流水线了。
      因为接下来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个型号的产品生命周期,会变的越来越短,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会变得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所以,莫非打算直接启用汽车平台的概念,让相同结构的车辆,直接进入配件通用化的程度。
      如此以来,类似的改进设备就更多了。
      包含焊接机械臂、数控冲压机床、前围装配机械臂,以及定位检测设备等。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莫世文亲自抓总。
      还好,之前他早就准备好的一些设备,也都在按计划有条不序的推进着,所以,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就可以了。
      而随着五行楼的投入使用。
      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来自欧美的基础科研人员,以及大量的工程师被招聘进来,加入盘古研究院,成为所有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
      今年,是盘古研究院的起飞之年。
      也必将是一个传奇旅程正式拉开帷幕的一年……
      “真是无法想象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这样不可思议的成就,莫非,你说我把诺亚也搬过来怎么样?”
      亚力克站在海边。
      看着阳光下美轮美奂的科技园区,以及不远处傲然耸立的五行楼,眼里闪过一丝热切。
      “免谈,我敢说如果你这个口风一旦流传出去,你们那位铁娘子,都有可能直接去堵你家的大门。”
      开玩笑,如今的诺亚,可不止是英吉利的明日之星。
      就是放眼整个欧美,那都是排得上号的几个新兴高科技产业之一。
      在如今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形下,英吉利从上到

第六十四章 生产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