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生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正当张五尴尬的想要找个地缝时,校场外,乌泱泱的来了一大帮子人。
      领头的便是田格与田林两兄弟。
      “大人,不好了,有兵闹饷了。”一兵丁慌慌张张地跑来汇报。
      “军屯大人在哪,我们要找军屯大人!”
      不远处传来吼叫声。
      苏武嘴里还叼着一块鸡肉,疑惑的看了看远处。
      找我干吗?
      自己一个小小的总旗官哪能管了这么大的事。
      你们去找朝廷啊。
      “军屯大人,还是去看看吧。”卢二道。
      苏武看了看碗里的肉,心不甘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闹啥啊?我的肉。。。
      校场边,田格正捏着胡须在那冷笑。
      今日来闹响的都是自己的心腹。
      不仅包括下属的七个墩长的兵丁,还有堡内两个小旗等六十多人。
      这是整个红土堡三分之一的军丁。
      “田总旗,你来这干嘛!”
      苏武可不想在他身上耽误自己吃饭的时间,直接问道。
      田格并不讲话,一旁的田林上前道:“兄弟们是来问问大人什么时候发响的。”
      “兄弟们已经好几月都没领到俸禄了,家中无米下锅,都快出人命了。”
      “饷银发放需经总镇大人奏报五军都督府,再由兵部批示同意后才能发放。”
      “苏军屯是没有权利的。”卢二上前道。
      这时田格大声笑了笑道:“许小旗,你少拿国朝制度来哄骗我们。”
      “太祖爷早有规定,军户俸禄由各卫所自发。”
      “哪里需要总兵奏报,更不需要兵部审批。”
      田格所讲并无道理。
      国朝规定,军户按户授田一分,一分五十亩。
      纳税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余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由卫所发俸。
      这本没错,但卫随着所体制的败坏,军户纳粮数目急剧减少。
      明永乐初年,朝廷不得已做出改变,规定每户纳正粮十二石,余粮六石。
      多余六石的给于宝钞奖赏。
      明仁宗洪熙元年更是把正粮由十二石也改为了六石。
      就这样军户都还交不起。
      到了崇祯年,别说余粮俸银,就是六石正粮都也收不到了。
      这时候再让卫所承担俸禄发放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朝廷不得已做出改变,俸禄发放收归中央,各卫所官军俸禄支取都由总镇负责。
      这才是为什么许二柱会这么说的原因。
      并不是他说谎,实在是制度在不停的变化。
      但普通大头兵哪知道这么多,他们只想听他们想听到的。
      比如军户俸禄由卫所自发。
      “发响,发响。”闹兵们开始起哄大叫。
      苏武被震的头晕。
      这明朝闹响那是常有之事,从万历年到现在,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几次。
      但是闹饷的大多是营兵,像卫所军闹响的还真不多见。
      许二柱挤上前道:“都听我说。”
      “太祖爷是有规定,但现在早就不能实现了。”
      “大家想想,咱们什么时候把余粮纳够过。”
      “没有余粮,堡内是发出俸禄的。”
      “一切还等朝廷拨付!”许二柱苦口婆心,想劝退闹兵。
      “我们管不了这么多,不给俸禄今日我们就不走了。”
      “兄弟们,他们在吃饭,还有肉。”
      “这群当官的糊弄我们,他们把钱全养家丁了,哪还有钱发给我们。”
      “兄弟们咱们不能受这鸟气,冲进去自己抢!”
      闹兵中的一个小旗故意煽风点火,引导闹兵冲向了操场。

第34章 闹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