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种还是不种 这是个问题[1/2页]

象升,别闹!你家女儿我不要 君子有所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仅仅一刻钟功夫,卢淑便把手中的鱼鳞册翻看完毕。
      “你想问什么?”
      看完了?这么快!
      苏武异常惊讶,这么厚的一摞,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绝非常人。
      “其实是这样的。。。”
      苏武深吸了一口气,把下午官厅内的事情说给了卢淑听。
      当然他特意省去了收红包那段。
      这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什么!”
      “每户种田五十亩?”卢淑大惊道。。
      这家伙是疯了吧!
      “不行吗?到底是为何?”苏武追问道。
      卢淑吸了口气道:“你知道红土堡及辖区火路墩,一共有多少耕田吗?”
      苏武摇头。
      “不到三千亩!”
      “这么少?”苏武惊讶道。
      “红土堡现有军户一百六十三户。”
      “如果按你说的每户五十亩,那么就要耕种八千一百五十亩地。”
      “也就是说,你要开垦荒田五千余亩。”
      苏武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要开垦这么多田,所要耗钱粮甚大。
      自己的那点银子,能不能撑住,都很难说。
      实际上这三千亩田地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红土堡各级官吏。
      普通军户每户也就二十余亩地。
      “这只是最保守的数字。”
      卢淑劝说道:“还是先把已有的三千亩田种好,循序渐进,明年再开垦荒田比较稳妥。”
      苏武点了点头。
      “你让我想想。”
      回到自己卧室的苏武,凝神思索。
      明末,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期,从此天灾不断。
      接连不断的祸乱,致使田地里收不到粮食。
      原就收成微薄的军户、民户,一下子就到了破产的边缘。
      但每年朝廷的税收是死的,不管你种不种的出粮食,税总是要交的。
      交不上税的百姓能怎么办?
      要么卖儿卖女,要么卖地。
      怎么选?
      答案是肯定的,百姓首先就会卖地。
      这更加剧了土地兼并。
      待荒年过了,没有了地百姓怎么办?
      若是今年不种地,明年的税怎么办?
      明年的口粮又怎么办?
      没有办法的民众就只能租赁地主官吏的田耕种。
      这就是佃户。
      佃户比民户军户还要苦。
      民户在丰年的时候好歹还能裹腹。
      但是佃户,不仅承担朝廷的各种税收,还要承担地主的租赁费。
      相当于受两次剥削。
      一年累死累活,最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时间长了,就有大量百姓抛弃田地,跑到外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交税了。
      这一部分是人就是流民。
      流民多了,社会就更加动荡不安。
      此时但凡有人振臂一呼,就会有大把的百姓跟着造反。
      有人造反,朝廷就要平叛。
      平叛就要花钱。
      朝廷没钱就只能摊派。
      摊牌给谁?
      各级官吏地主吗?
      不不不。
      他们有的是办法逃税。
      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像现在加派的辽响,剿饷以及后来的练饷。
      就是压倒明朝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是死循环。”苏武暗叹。
      民以食为天。
      一切的根本点就在于粮食。
      是,自己是想要在明末躺平苟活,不想阻挡历史的车轮。
      但是现在自己有改变现状的机会,有可以挽救千千万百姓生命的机会。
      自己为何不做呢?
      做了,还有成功的可能?
      不做,用不了两年红土堡也会陷入缺粮的境地。
      自己是可以找一个深山老林躲着。
      但他们怎么办?
      苏武想到了红土堡大门那个躺在地上的老头。
      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出来应丁站岗?
      难道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不好吗?
      原因其实很简单,家里无粮。
      当一份差,领一份粮。
      这样他就能活。
      他的家就少一份负担。
      所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救一救百姓,也是应当的吧。
      “种,就按五十亩种!”
      “妈的,老子把钱都投进去,不信还不够。”
      

第16章 种还是不种 这是个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