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如今五十多岁的母亲虽说身子骨还硬朗,但除了家门口的菜园外,他是不让母亲去地里田里干活的。因为母亲以前太辛苦了,他要让母亲从此以后就在家里享清福。再说他和媳妇每月的工资足够一家五口生活得很好,没必要再让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种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里的地挺多的,母亲一个人也忙不来,他和媳妇农忙时要是回来帮忙的话,每年少几个月工资和月奖不说,年终两万块奖金也会泡汤,如此一算就太划不来了。
原来莫老四有个表姐嫁在广东的一个县城里,几年前和丈夫一起开了家小厂,刚开业就请他去帮忙,莫老四去了一年觉得效益挺好的,第二年就带着媳妇一起去了,结果不到两年,两口子就在厂里当上了领班。
从第三年起,两口子每逢寒暑假就把老太太和孩子们接到城里一起生活,一是让老太太开开眼界,二是让孩子们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对姐弟俩的成长有利。
但这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那就是家里的地怎么办。由于长时间摞荒,家里的责任田长满了青草,成了别人家的放牛场。路边和山上的地也都长满了茅草,远远的看上去简直就象是一片荒山。
莫老四两口子心里非常清楚,象这样长期摞荒土地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旦村委会以此为由将土地收回转包给其他农户,后果对于他们家来说肯定不堪设想。
下面就说说莫友光两口子吧。
莫友光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乐意出远门,用他的话说就是去哪都不如呆在村里好。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原来他也并不是没出过远门,可以说正是那次出远门的经历,才使他回村后再也不想离开家乡了。
那还是刚分田到户不久的事。
那时初中毕业还不到一年的他跟着村里的一帮人去某省的省城打工,到了那因为竞争激烈工作不好找,结果一帮人有的进了这个厂有的进了那个厂,全都分散了,他一个人进了一家玩具厂。
可是进厂没多久他就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这一病才知道独自一人在他乡是多么的无助。病好后他就辞了职,回到家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外出的念头。
后来莫友光通过媒人介绍娶了茅平村的井小菊为妻,婚后的第二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莫友光这人本来就很勤快,有了儿子后干劲就更足了,非要干出点名堂来不可。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在责任地里做文章实在,于是两口子除了在水田里种好粮食外,在路边的地里搞起了大棚种殖,不仅种时令蔬菜,还种一些比效好卖的反季节蔬菜。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的大棚种殖得到了镇里的支持,他伸请到了一笔贷款。更令他没想到的事,他的大棚种殖头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到第二年就还清了所有的代款。
到了第三年他手里有了足够的钱,于是便和媳妇商量再搞一个大棚。
第871章 撂荒的土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