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一,一大早旺小山就带着海燕坐李秋琴的车回大院去了,到了大院旺小山和李秋琴去办公大楼上班,海燕自然去了学校。
旺小山他们刚走没多久,玉梅也开着车回到了中心小学,这时候学生们已经开始早读了,校园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时玉兰又响起林静家的事来。
亲朋好友们在林静家聚会的时候,因为林静爸不会说话,自然也就无法和大家交谈,所以许多话大家都只能跟小蒙说,林静爸只是静静的在旁边听。
针对老林家的现状,大伙给了小蒙不少建议。大姐夫姚坤就劝小蒙干脆把田和地都转包出去,然后去砖厂上班,这样一来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不说,田和地的租金也会不少,一家人的生活开资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砖厂离家也还算近,她三天两头回来照顾家里也方便。
林大宝赞成姚坤的建议,说只要小蒙愿意,随时都可以去“水上农家”大酒店上班。
志民倒是只赞成小蒙把田租出去,毕竟里里外外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至于地他觉得还是自己种比较好,忙的时候花钱请些帮工,在种好时令蔬菜的同时最好搞大棚种植,利用人工控温种些反季节蔬菜,这样一年下来收入将会比去打工多得多,同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她随时都能照顾家里。另外林静爸也能力所能及地帮一些忙,这样既有了事情做,又得到了锻炼,对身体的恢复大有好处。
应该说姚坤和大宝还有志民的建议都是不错的,无论采纳谁的建议,对这个家都有好处。可小蒙明白姚坤和大宝的建议都是从她的角度去着想,并没有考虑到林静爸的感受,不客气的说完全就把林静爸当成一个废人看了。倒是志民的建议把林静爸考虑了进去,因此还真让她动了心。
志民的建议把林静爸考虑进去,自然与他的经历有关,因为他当初就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病人,对残疾人心里的苦自然比谁都了解,提出这样的建议自然也是同病相怜。
在他的病治好之前,他想做什么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困境根本就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不是旺小山把他带去省城治好了病,别说出人头地了,还能不能活到现在都难说。
另外志民也看得出林静爸是个要强的人,这样的人要他就这么呆在家里让一个女人养活,那还不如让他一了百了。
这点玉兰也看得出来,知道林静爸是绝对不会坐在家里吃闲饭的,因此她想实在没办法她就亲自出面,请老爸老妈和唐文忠给林静爸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说门卫保安什么的,这样多多少少也有一份收入,至少能保证将来林静不会过早的辍学。
不过这想法在心里一冒出来马上又被她打消了,因为让一个几乎是半边瘫的人做门卫做保安,那岂不成了笑话,要真有什么突发事件的话,别说场里了,他能顾得自己安全无恙就不错了。
到了这时玉兰才知道林静爸的事还真不好办,难怪旺小山想给他找一份工作,结果跑了好几个单位都没有谈成。
转眼间到了中午,随着放学的钟声响起,学生们从教室里出来就直接奔食堂去了,然后玉兰玉梅也回了家,玉兰在厨房里生火做饭,玉梅提着菜篮子去地里摘菜。
老爸老妈这时早已经成了甩手掌柜,把养殖场的管理全权交给了唐文忠,老两口落得逍遥自在。
&n
第683章 献给孩子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