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自古有观天象测凶吉的理论观,在出土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日子吉凶的记载。这种独特的测吉凶择日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在民间也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华夏人并没有特意保护其存在,而是自然而然的传承了下来。
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是华夏特有的一种方法,黄历便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的传统历法。黄历是在华夏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万年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在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此为了避讳又把黄历叫做“通胜”。
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运程、吉神凶煞(黄道、黑道)等。\"黄道”本是天文学上的专门术语,天文学上还有白道、赤道,但并无“黑道”,\"黑道凶日\"这概念是古代黄历编制者相对“黄道吉日”而创的术语。
古人认为,吉日的选择并不是只顾年、月、时的吉凶,而要相互观览,综合选择。传统历法选择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等六辰为凶神,认为犯之不吉。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黄道吉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吉祥如意。
择吉日的基本原则就是八个字:“以事为纲,以神为目”或者是“以事为经,以神为纬”。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选择吉日因事而起,根据所办事情的性质去寻找最能带来大吉大利的善神,同时明确最可能造成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然后推算出善神所值之日与所理之方,这便是所需要的“黄道吉日”与吉山吉方。然后推算出凶神恶煞所值之日与所理之方,这便是所需避忌的“黑道凶日”与凶方。
因此,择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日子里有哪些神煞,其吉凶宜忌如何,力量大小与善恶轻重之程度怎样等等。接着根据所要办理的事情,寻找最适宜于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讳的凶神,趋吉避凶。从原则上说,每件事情都有一至若干个最适宜于它的吉神和为它所忌讳的凶神。所办事情明确,所宜所忌神煞清楚,然后根据诸神煞之所从起,逐一推排,即可获得所需的吉时吉方。
大秦君位的传续是件大事,甚至惊动了天子和诸侯,而天子更是驾临?F邑处理此事,这在大周历史上还是头一次。类似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但都是诸侯自己定好了人选然后前往镐京面见天子请天子裁夺,顺便送上丰厚的礼物,这意思一是向天子表表忠心,二是期望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就成了。但是像大秦这样的情况算是前无古人了,天子自己跑到大秦国都来现场办公,还要听取百姓的意见,这在王权至上的古代简直就是破天荒的事情。
今天就是个黄道吉日,定这个日子的人很牛,他说是黄道吉日没有任何人敢反对。而且这个人还承担起了这场事关大秦国祚的重要会议的主持,一般能够但起这种职责的人地位很尊崇资历够老,他说的话谁都得听。这样的人不多,但如今恰好有一位,他就是齐国国君齐公吕购。
吕购是在姬宜臼到达?F邑的同一天抵达的,他一来诸侯顿觉有了主心骨,纷纷恭请吕购主持。就连从雍城赶来的周公姬煜都不敢跟吕购抢这个活计,姬煜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的身份很尊贵,但是他的实力在诸侯中是最次的,他所管辖的岐地原本是大周京畿的一部分,如今已经被大秦从犬戎手中夺了回来,姬煜也明白雍城在手他还是周公,若是离开雍城他就啥也不是,这也是姬煜把自己的长女嫁给闻熙的主要原因,姬煜的心偏向谁就一目了然了。
这么重要的会议自然不会只有一位主持,吕购请示姬宜臼之后选了周公姬煜和秦国少上造厉阳作为副手,除此之外还需一位镇场子的凶神,这个责任自然就落到姬掘突的身上。然而姬掘突觉得那边三个人自己就一个显得孤单也没气势,于是就点名要大秦人屠闻熙还有大秦之虎王捷当自己的副手。如此一来长平营彻底被排斥只能担负西垂宫的警戒任务而不能控制整个会场,而同出一脉的大秦白狼东西二营第一次合兵一处。这不仅让诸侯们见识了大秦白狼营的兵威之盛,也让大秦百姓们因为大秦有白狼营这支子弟兵而颇感自豪。
相应的诸侯所带的军队都留在?F邑城外安营,诸侯们只带着卫队进入会场,而这些卫队已到了会场就被姬掘突整合到一起成了他的卫队,而且姬掘突还指定闻熙成为这支联军的临时统帅。面对大秦人屠的滔滔杀气,各国卫队长心中只有一个字,服!
姬宜臼的八百卫队到是全数到场,但也只能是围在会场周围行使仪仗队的职责,天子的卫队打仗不行但是样子不错,从军服铠甲到身材无一不整齐划一鲜亮耀眼,看着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充当仪仗队正合适。
有资格参加这次盛会的百姓们围
第487章 吉时已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