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F渭之会中的“?F”指的是?F水,也就是现代宝鸡市境内的千河,同理“渭”指的是渭水,也就是现代的渭河,两河相汇之地即为“?F渭之会”。这里山川形胜,是八百里秦川西端之起点,是西控西垂、东收岐丰的战略要地。
?F渭之会背靠关山,而关山古称陇山自古就是关中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成语中“得陇望蜀”中的陇指的就是关山以东的陇右地区,也就是现代的包括甘肃在内的广大西北地区,换句话说按照现代的地域划分关山就是陕西和甘肃的界山,是两省的分界线。大秦想要拿回岐丰之地就必需翻越关山进入关中,而?F渭之会地处关山脚下与岐丰之地隔河相望,河对岸的到处都是戎狄部落。
应该说蒙义把匠做监建在?F渭之会是很冒险也很大胆地举措,幸好秦军的关山大营距离划定的匠做监的城址没多远,这就形成了掎角之势,可以互相支援。
修筑匠做监的地方位于一座隆起的土塬上,地方绝对够宽阔而且取土方便又靠近河流有利于就近取材。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在工地外围筑起了一道高大结实的木制围墙,紧挨着围墙后面又是一道木墙中间用黄土夯筑填实,由此形成了一个防御力很强的城墙。这是一个临时措施,因为匠做监要尽快开工,尽快制造各种武器、铠甲、马具和战车,越早开工就能越早的减轻白狼城作坊的压力。匠做监一旦开工生产,白狼城那里的出产的武器装备只需要供应秦邑、?F塬、犬丘、长平,也就不必千里迢迢将装备运往关山大营了。即便是临时措施,这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也不是戎狄骑兵能够轻易攻克的。
在围墙之内帐篷木屋鳞次栉比,各种区域划分及其合理,有效的施工指挥,合理的施工安排,新设备的使用使得施工效率成为增长。城墙内矗立着十几架木制的安装着简易滑轮的原始版的吊车,这些以健壮的公牛为动力的,转动灵活的吊车轻轻松松的吧石块木料等等物资运到了高处,这就省去了不少搬运物资的劳力,腾出来的人可以安排去做别的事,如此一来效率怎么能不高。
蒙义站在城墙上巡视整个工地,在他身后跟着匠做监卿和一帮官吏,别看这些人胡子一大把官职也不低,但在蒙义面前却一个个恭恭敬敬惟命是从。这是因为蒙义到任之后嫌弃施工进度太慢,当时匠做监卿那时候还真没把蒙义的话当回事,出胡子瞪眼睛的一口咬死说这已经是最快的了。蒙义告诉匠做监卿说:“把人交给我,十五天我把城墙建好。”
匠做监卿当然不信于是跟蒙义打了赌,匠做监卿心里是有底的,这么大一座城墙没有半年功夫那是根本建不起来的。结果事实让匠做监卿呆若木鸡,仅仅用了十天城墙就建好了,就是现在这座城墙。匠做监卿认输了打算辞官结果被蒙义挽留。
蒙义告诉他用过去的方法当然不行,而且匠做监卿是按照筑城的标准建的城墙那是需要先挖地基在一层层的夯土然后铺上用糯米水黏土搅拌后的一层砂浆再铺上一层荆棘再铺上黄土再夯实,这一道道工序下来能不浪费时间嘛。而蒙义这个临时措施就不一样只需在地上挖出坑把原木栽进坑中紧靠在一起,然后在第一道木墙后再栽一道木墙,中间填上一层黄土洒上水夯实如此反复城墙就建成了,就这么简单。
匠做监卿做的没错,筑城嘛结实高大是第一的。人们对城墙的依赖近乎疯狂,就算行军打仗的时候只要条件允许那是必须筑起围墙来的,只有躲在围墙后面才会感到安全。这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所以匠做监卿没错,他只是没动脑筋改变工作方式而已,蒙义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匠做监卿和所有的官员都服了。
蒙义:“这几天进度很快,各工坊已经竣工。明天安排工匠们开始准备原料像马具箭枝这些都可以提前试产。熔炉怎么样了?”
匠做监卿:“按照大人的吩咐熔炉已经建好下午点火,大人说要尽快开工,所以下官也就等不及到明天了。”
“嗯,很好。熔炉是我亲自检验的今天点火没问题,明天日出的时候举行个祭祀仪式图个吉利嘛。”
“大人,二十座熔炉哇是不是多了些?”
“不多,我还举得不够呢,这仗一打起来有多少装备都不够用的,规模还得扩大。我心中的想法是将来这?F渭之会要比现在的扩大一倍。”
“天,那不是比?F邑和犬丘还要大,那不成了国都了吗?”
“对呀,将来这里就是大秦的国都,到那时你在按照你的法子筑城墙,必须高大结实底部全给我用条石保护。”
“得嘞,下官等着到那时候露一手给大人看看。”
“哈哈哈
第316章 要抽他一鞭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