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
可是却不曾想那白鹤刚飞里山崖不久,便体力不支,直直向下坠去。
韩源吓的一声大叫,惊醒在桌案之前。一看天色,还有两个时辰就要结束这科考试了。
韩源脑中突然间灵光一闪,一拍自己的大腿,喜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晓得了!”
韩源说完,立刻铺纸磨墨,将笔架上的小楷笔取下,蘸饱了墨,也不仿写任何华夏古文,自己凭一腔之血而著文章。题名《征大浩国》:
夫为子之道,上合父母曰孝。为臣之道,上合君王为忠。为人之道,上合天意为命。然命可定,亦可改之;忠于君,需君正之;孝于父母,需父母慈之。
然一国之强衰,不在君一人耳!
君者,自有其道。君若不正,自有民伐,非忠臣碣心能救。
今吾欲伐大浩国,非君不正,因君常居高位而不曾下望也!
有三事,其一,国力虽胜,但仍有难民不为君所察觉,为君者,需知民情,然吾皇不知。
其二,兵力虽众,但兵权分散,诸侯者有十二路之众。十二诸侯自成一郡,不受天子辖制,只年岁纳贡,君自不知其君民心,更不知诸侯之心,若结众而返,为之奈何?奈何!
其三,君之食珍馐百味,可曾尝百姓一味?君之玩乐时间百奇,可曾闻秧苗歌儿?君之饮琼瑶玉液,可曾端一杯清泉?君只知有民,不知民之苦乐,合谈万民之首?
故学生不才,欲征天子。所征者,此三事也!
征前,先劝君,以民事为重,知民苦乐,方皆天下忧心。杜之奢靡,勿纵酒色而亡宗本。削藩拢兵,避免为祸天下。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望君详察。
劝君,此臣之忠诚之意,君若不以民为本,为之奈何,臣唯有弃冠,为天下而伐君也!
慎重!慎重!
韩源写完,长长舒了一口气,胸中似是吐出了积攒百年的浊气一般。
韩源心里清楚,这篇文章已经不是仅限于策论这么简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檄文,伐国君的檄文。
在一个国家,敢作伐国君的檄文,那简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但是韩源写完后却露出了微笑。
若是韩源不做那个梦的话,估计韩源也看不透其中关键。正因为韩源做出了那个梦,所以看会看破迷障,悟出其中道理。
当时韩源一觉从梦中惊醒,以山和百川比做君和万民。心想,国君虽然一心想要成为明君,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国民过上好日子,但是国君却因为位高权重,目下只有大局,却往往会忽视许多最为基本的民情,比如普通人民的吃喝,比如底层商人的艰苦,比如各种小灾小难等等。
再者,便是兵权。如今浩国有十二路诸侯,所谓诸侯,便是自守一方,有自己的政治,一般国君是管不到,那些诸侯只要年年纳贡就可以,可是,那些诸侯又都是一方之王,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其它想法。
韩源也从这里想到了华夏国唐朝是安禄山发起的那次安史之乱,所以才会有建议削藩的想法。
第387章 一梦檄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