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长情总是有限的,何况最是无情帝王家。
李景珏伤感了些日子,朝堂上的事又把他拽回来神了。他把余瑶生的女儿交给了段佳璇照顾,又找了陈晋平深谈一番。
毫无招架之力的余家,这才缓了口气,国公府不再紧盯他们那些有问题的店铺了。
他们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李景珏召见了余有年,先是对余瑶的死表示了伤心难过和愧疚,又言明余家永远是小郡主的外祖家。又训斥了他们商人奸诈的本性,竟然没想着为王朝出力,还在大发横财,让他们以后检点些,否则,陈晋平再找他们麻烦,他也是不会管的了。
余有年感激涕零,“是草民该死,被猪油蒙了心,以后再也不敢了,谢太子殿下,谢小公爷,草民一家以后一定唯太子之命是从!”
“嗯,你下去吧,以后若有机会,我会宣你们进太子府,去看望小郡主的。”李景珏似是看到余有年,又想起了余妃,脸色有着不忍和缅怀。
余有年识趣地出去了。只要不让余家陷入绝境就行,有了小郡主的存在,太子应该不至少把余家逼到绝境的,有了他的转圜,陈晋平应该也会给他们留条活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了。
对于那些与余家有牵连的、被陈晋平盯上的案子,突然就偃旗息鼓了。
太子公布了另一个消息:科举!不论出身。
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前十甲的其他人也会有大量赏赐。
要知道士农工商,士是家族的原因,从出生就浸入书香之中,富庶的农,也是可以有机会参加科考的,而工和商,尤其是商,是与科考无缘的,如果家有巨资,也可能捐个小官,如果有人弹劾,为人又不正,那可不仅是丢官,严重的还会丢命、被抄家。
这消息一出,无论是平民、工匠还是商人,都奔走相告。
“太子殿下真是英明神武,为咱们老百姓为想啊!”
“就是,以前,都是那些世家把持朝政和其他衙门的事,老百姓状告无门,这下好了,有了那些身世普通的人当官,更能体恤咱们百姓疾苦了!”
当然,也有忧愁者,“事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实行下去。”
“是啊,天下世家那好么多,他们若是都反对,肯定又是无疾而终的。”
“唉,只求老天开眼,让咱们老百姓能多条活路啊!”
世家则是有些反对,许多人其实并无本事,他们一向蒙受祖荫,才能得以走上仕途,又担心被他们一向瞧不起的‘贱民比下去,是以向太子提出了激烈的反对。
“官不与民同席,如何能同朝为官?”
“就是,贱民都是卑微的,一旦他们得势,还不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请太子收回成命!”
……
于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些世家,“如今有多少人是尸位素餐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才干,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利,就是王朝需要的人。”
世家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当然不会被他的三方两语动摇,还是有源源不断地折子递到御书房,甚至还有人联名上书,称若是太子一意孤行,他们就集体隐退。
&n
第285章 新举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