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府的事情传到长公主耳朵里,她大为赞赏,“谢家倒是通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没想吃独食,以后若再有人编排谢家的不是,只怕那些乡亲们也要不依。”
李嬷嬷道:“是啊,听说场面非常热闹。”
长公主点点头,“人穷志不穷,倒是也有点魄力。”
李嬷嬷道:“听说在于家读书的那位二公子也回来了,此事,他倒也加了几分力。”
长公主道:“听说年纪也不大,读过书的,到底懂理,如此看来,倒也不错。”李嬷嬷也道是,跟长公主相视而笑。
平康坊的那些老邻居们也很是开心,难得相聚一场热闹一番,不仅份子钱不用掏,还吃了顿好的,这个年过得更有年味了。
小四又拿了些吃的来谢府,说是深感愧疚,一直颇受谢府照顾,聊表谢意,又说过年不在这儿,要陪当家的在铺子帮忙,请谢家帮忙照看门户。谢母推辞再三也推不了,只好应下了这事。
日子过得也快,转瞬间就过年了。
大年三十,小户人家全家上阵齐打扫,大户人家则早在几天前就张灯结彩,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了。
三十晚上的团圆饭,谢家人总算吃了这么多年最喜庆最丰盛的一顿。谢父感慨:“秋零亲事已定,接下来秋朗、元朗,你们要用功念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就算是不喜念书的谢元朗也点头称是,不过脸上却无精打采的。谢母一见,打岔道:“过年,不说那些,一年读到头,就这几天好好放松一下。”
谢父一嘴酒气,“放松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咱们又不是世家贵族,只能靠自己努力。”
谢秋零拉了拉谢母,轻声道:“父亲怕是有些醉了,让他说吧,”然后,又给谢秋朗、谢元朗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也不反驳,只是点头。谢父借着酒劲嘱咐一番,心中高兴,又逗弄小春燕去了。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炉闲话守岁。
大年初一,由于谢家长辈均已不在,故而都没有早起,吃过早饭,谢秋零和谢秋朗就结伴去于家拜年,这是历年下来的习惯,虽然于娘子去得早,并没有正式认谢秋零为义女,不过,这份情一直都在。
于夫子依旧是在京郊书院,他不愿意来京城,若是他的那些学生都来登门拜年,非要把他家门槛给踏坏不可。
守门的一见是谢家姐弟,一边迎两人进去,一边朝屋里喊:“四小姐和谢二公子来了。”这称呼也着实奇怪,不过于家下人一向称谢秋零为四小姐,这是从老宅便开始的,后来一直没改过口。
到了正屋,于鸿轩和于思博、秦惠和方婷都在,见这姐弟,秦惠关切地道:“这么冷的天,怎么还这么早就来了?”
谢秋零道:“早上天有些阴,这会儿倒像是要出太阳了。”
方婷道:“下午没事可到街上去逛逛。”于思博看着自己的夫人笑道:“父亲在书院,今天咱们也不用给长辈拜年,但接下来几天就少不得要出去拜年,也会有人来上门拜年,你不好好在家休息下,到时又要喊累。”
方婷一阵头大,叹了口气,突然又想起来什么似的,问谢秋零;“陈国公府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去谢府拜年?”
&n
第41章 新年 上门拜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