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的不吃菜?是等着我给你夹么?”
被莫名的关心,刘管家忙是摇着头,手上乱七八糟的夹了几筷子菜,生怕秦朝华说到做到。
秦朝华原本就不饿,所以吃的只是一种惬意,而刘管家随时都要想着尊卑有别,于是乎吃的那叫一个快。
倒了杯水推到了刘管家面前,见对方又是惶恐模样,秦朝华开口正色道:“结果如何?”
忙站起身,刘管家恭敬的回道:“人交由京尹府暂时扣押,因着是军中身份,若是想要治罪的话,还需要军中批复,秦将军是王刚刚册封的将军,京尹府还是有些顾忌。”
“恩。”
原本秦朝华就没打算真的怎么着这位大伯,只不过总不能让坑他的人这般逍遥自在,毕竟他可不是原主,只会为了那个所谓的旁支亲戚,不惜搭上自己的一生。
“刘管家,你在京都多长时间了?”
喝了口茶,秦朝华问道。
“奴才生来就在这京都,如今已经第四十七个年头了。”
“四十七了啊,那对京都的事情,想必是了若指掌了。”
身子一僵,刘管家回道:“若是相爷有空的话,奴才就给您讲讲这些年京都的趣事。”
莞尔一笑,秦朝华道:“洗耳恭听。”
……
夜已深陈,秦朝华在寝榻上翻来覆去,丝毫没有睡意,干脆是起身披了外衣,趁着月色走出房门,随意坐在了台阶上。
“原来是这么遭人恨的,之前有些冤枉你了,不过你放心,既然这么憋屈,我在离开之前,定然将你之前所受的委屈,全部还回去。”
口中这般喃喃着,秦朝华思绪又将刘总管的描述拉出来细细的思索着。
原来这秦朝华能成为当朝的左相,是有渊源的,这联系还得从先王说起。
当初先王在位的时候,东浩国忽然是战事频发,加之连年的灾情,举国上下堪忧,外患不断,正值朝中无人可用之际,秦家已经告老还乡的秦将军秦江却率家眷回京都,请旨抵御外侵,正如雪中送炭一般,先王感动的是热泪盈眶,当即封秦将军为东胜将军,寓意东浩国必胜的意思,可谓是对于秦老将寄予厚望。
秦老将军秦江早年间便有战无不胜的声望,邻国之间早就见识过他的杀伐气焰,不过是后来秦江主动辞官归隐,东浩国正好遭受内患,这才让邻国起了心思,如今秦老将军重新封疆挂帅,侵略国自然有了忌惮,而后便各自在秦江的手上吃了亏,接连败绩,后来几国干脆是建立了联盟,与秦江展开了最后的对决,那一场战役如何惨烈,是迄今为止都不愿意提及的事情,等战胜的消息传入京都,东浩国京都是一片欢腾,民众们纷纷自发上街迎接东胜将军班师回朝,连先王也破例亲往城门口相迎,这是古往今来都没有的待遇和声望,不过秦老将军却担得。
熟曾想到,众人迎接到的不是得胜归来的欣喜,而是浑身重伤,还亡了妻子的秦江,那跟在队伍后三幅棺椁,刺痛了将士们的心。
而秦江在城门下见到君王的那一刻,已翻身下马,挺直腰杆行了一礼,只留下一句“幸不辱命!”便昏厥了过去,后来秦江的副将将调动车马的虎符转承给了君王,说是秦江的交代。
先王自然是不肯收,却不想那副将竟然跪在朝门外,说有负将军所托,硬是要自戕谢罪,这下惊动朝野,先王只好将虎符收了,而那副将在完成秦江的托付之后,仍旧是自戕了,因为他说,他不该背着将军,做出这等胁迫君王的事情来,所以只能以死谢罪。
后来秦江终于是醒了,说是要带着妻子的尸骸还乡,先王自然是不许,因为那时秦江的声望和忠心,让先王无论如何也不能任他了离去,但也考虑到秦江的心情,于是乎就保留了秦江将军的职位,终身享受朝廷的俸禄,也算是变相为秦江颐养天年了。
没人知道秦江的妻子是怎么死的,后来只有坊间的传言,说是秦江在战时被东胜军中的奸细出卖,正是腹背受敌的时候,是秦江的妻子前去相救,后来秦江的妻子为救他惨死,幸而女儿秦文珂和女婿卿漠然得知消息后,率江湖援军赶到,这才击退了大军,只是痛失爱妻的卿漠然已经陷入了癫狂,竟只身追赶敌寇,在千万大军中体力不支,最终壮烈而去....
自然,这些都是坊间流传,秦江对于此只字未提,只是从那之后,变得格外沧桑,整日里只是对着妻子和女婿的牌位泪流满面。
再到后来,先王为了让秦江心情好些,派人寻了秦江的旁支招来了将军府安置,与此同时还得到一个消息,那便是秦将军的女儿秦文珂,在人间尚有一个女儿,这才让秦江有了希望,四下寻找了这个从未谋面的孙子。
也正是这般的大张旗鼓,东浩国一众才知道,原来多年之前,秦江唯一的女儿,因为和江湖人相恋,却遭到秦江的坚决反对,而后竟是与那江湖人私奔了,为此秦江曾扬言与女儿秦文珂断绝父女情分,只不过当时秦江已经是一个乡野村夫了,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通过举国上下的寻找,月余之后的某一日,有一众江湖侠客将一个小女孩送到了秦将军府,而后就离开了。
而秦江从见到秦朝华的那一刻,就已经认出了,面前的就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不用怀疑,只因为小时候的秦朝华,那眉眼简直与秦文珂长的是一模一样。
再然后,就是先王病逝,新王东临长虹即位,留给东临长虹的不仅有对于东浩国入后发展的期望,还有先王的遗旨,那就是封秦朝华为丞相,今后无论秦家如何,丞相之位必然是秦朝华的,若是秦朝华百年身故之后,也要善待秦家一众,毕竟这是他们皇家亏欠秦家的。
自先王殡天之后,秦朝华就成了东浩国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丞相,身居一品,可谓是风光无限。
可也不知道秦朝华是怎么回事,及其不愿意与人交流,朝堂之上的讨论,也完全固执己见,就连君王息怒也不顾及,已经不能用直言直语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上任不过几日,就让君臣都对他退避三舍,原本想要与之示好的人,也纷纷远离
第11章 了解行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