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2章 三五二 沦陷后的省城[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从七七事变到省城沦陷前,日本人并没有直接攻占广东。在本身基础较好的情况下,又通过香港对外联系,广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省城的外贸和生产直接向北方供给军需和日用消耗,支援北方的抗战。
      日军进入省城前的狂轰滥炸,已经给省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日军进入广州后看到“遍地都是瓦砾”。
      日军入侵省城后,省城的工业基本都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人接管了省城的企业后,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方针,为它的侵略战争服务。不少的先进设备,日本人就直接运回日本国内去了。
      同时,日军把持了省城的金融系统,滥发毫无准备金的军用票,使得物价飞涨。让当时的市民民不聊生。
      这一切,就造成了省城现在的大萧条。
      当时就有首地方的歌谣如此唱道:“……xx本是好地方,自从惨受敌轰炸,十室个有九室荒,大户人家庇洋鬼,小户人家归故乡。我有故乡归不得……”
      虽然何晓军从前世的资料中,大略了解省城在这段日子的萧条情况,但如今见到了眼前这真实的情形后,对比省城之前和后社会繁荣,就更觉唏嘘。
      日军也看到市面萧条冷落,想尽办法招引市民归来。他们在省城四处张贴满了“早日归来复业,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之类的标语,并在不少当街的墙壁上,写下了一些“xx地开设惠民市场,欢迎前去买卖”之类的指引。
      何晓军路过省城中心地带的一条街时,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日军专门设立的市场。
      反正有空闲,饶有兴趣的何晓军,索性步入了这个顺路而过的市场,要看一看这个市场究竟有什么东西卖?顺便看一看那年代的生态情形。
      让何晓军想不到的是,这个新建的市场,摆买的东西种类竟多得出乎他的意料,有古玩宝器,布匹粮食,甚至有各种各样的百货玩意,可谓应有尽有,光怪陆离。
      而摆摊的人,也古灵精怪,有日本人,有本地人,也有一些獐头鼠目一看就知道是地痞、流氓一类的人。看样子,这些摆摊的人不少是日军找来凑数的,而且,何晓军估计不少摆卖的商品,是来路不明的物品。
      日本宪兵在市场头尾的十字路口设置检问关卡,既检货物,又查行人,路经者还须向检查的日本宪兵行90度鞠躬礼。
      直近了市场,何晓军看到了好气又好笑的一幕,就是这个市场的关卡入口处,挂着一块字写得很大的牌子,牌子一个写着“劫掠市场”四字,不知日本宪兵想警告人们不要打劫,还是告示这里有“打劫物品”出售。
      可能是由于省城此时的居民不多,也可能是战乱中的人没有购物的兴致,诺大的市场上只有寥寥几个的选购者,成了卖者比买者多多了的奇怪局面。
      见到市场上不少的日本人和地痞打扮的人,摆卖的东西是古玩宝器,何晓军估计这些摊子是在卖抢掠来的“老鼠货”,就生出了淘宝的念头。
      虽然,何晓军对古玩宝器并不内行,但前世中央台的“鉴宝”节目看过不少、从各项资讯中也有所涉猎的何晓军,还是有些基础,何况,对方也不是行家,卖“老鼠货”的人基本都会有急于脱手的心态,所以,何晓军准备以垃圾的价钱来淘宝。
      果如何晓军的推测,那些卖古玩宝器的摊档,档主都是一副急于脱手的模样,他们见到了市场一直冷清,已经不耐,在何晓军这个为数不多的客人上场问价时,不少人忙就一副不息血本大甩卖的样子,极力招揽。
      看过、问过了几个摊档之后,何晓军心里有数,专门拣那些不起眼的东西,如古钱、铜器、字画、古瓷器等东西砍价。
      没有古玩知识的常人眼里,最值钱的东西莫非于金银器、玉器等物,所以,那些外行的摆卖者、甚至可能是抢掠者,又哪会看重何晓军挑选的不起眼东西,有人买他们已经庆幸,纷纷以垃圾的价钱抛售给他。
      就这样,转了几个摊档之后,何晓军已经用几块大洋淘到了一批物品,让他专门买了一只麻袋和一个大竹箩,才能装下这些淘来之物。
      就在何晓军埋头淘宝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的身边匆匆而过。

第352章 三五二 沦陷后的省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