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收住了眼泪的大牛,不知何时来到了何晓军身边,他用哭喊到了沙哑的声音,对何晓军说道:“阿军,阿红与未出生的儿子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否则,我以后到了地下,也没有脸再见他们。阿军,你的脑袋灵,你一定要想办法替我报这个仇啊。”
“大牛哥你放心,能帮的我一定会帮你。等刘排长他们回来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
谢市长布置完毕回来之后,问何晓军现场的遗体是否马上派人处理?
何晓军说,还是等出去侦察的人回来再说,因为,他怕还有日军逗留附近,怕日军再次突然袭击。
趁等刘排长他们这个空挡,何晓军把自己推敲出来的整个陈村事件经过,向谢市长分析。
谢市长也推敲了一通后,同意了何晓军的推断,为陈村这班自己辖下的无辜子民,不幸惨遭屠杀而悲痛。
派往县城方向侦察的人两个多小时后就回来了,他们说这一方风平浪静,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敌踪。
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考虑到了遇难的人数众多,很难一下子弄到这么多的棺材,所以,何晓军建议谢市长派人沿着县城这个方向,给陈村这班遇难的人搜罗棺材。
谢市长一脸沉重地同意了何晓军这个提议,马上就派人去办了。
刘排长在出去四个多小时之后回来,他说:他们已经一路侦察到了大河的出海处,既没有追上侵犯陈村的人,沿途也没有发现敌踪。
刘排长还说,他们向沿海的渔民了解过,知道昨晚有出海的渔民遇上了一条“日本仔”的船停在海中央,看样子应该是坏了船,所以,他估计突袭陈村的人,应该是那条船上的人。
基本确定了偷袭陈村这伙“日本仔”是过路的后,谢市长不禁松了一口气。接着,他再次向何晓军征求下来的行动。
既然敌人已经远走,那还能有什么行动呢?当然就是善后了,先让陈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和自己亲密的人入土为安再说。就在何晓军准备说出自己的意见时,一个主意突然生出他的脑里。
陈村事件中,如果大家的警惕性够高的话,应该可以避免被屠村,最少也能减少损失。
假如阿光能第一时间示警,让众人能退入雕楼,相信这伙没有攻坚武器的“日本仔”,应该没有这么顺利就能屠杀村民,说不定凭着坚固的雕楼,还能等到援兵的到来,完全避过这场祸事呢。
陈村这事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如果不以此为戒,提高警惕,以后的日子还会有李村、王村也会遇上这样的不幸,所以,应该用陈村的事,来唤醒人们的警觉,加深人们对“日本仔”的了解,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生出了这个主意的何晓军,想用陈村的屠村现场,给海山的人开个现场会,让整个海山的人都清楚这段历史,提高警觉,严防再次遭遇敌人的偷袭。
听了何晓军的提议之后,谢市长与刘班长不禁目瞪口呆。虽然,他们清楚何晓军的这个主意,是个绝佳的好宣传手段,但那时的风俗是“死者为大”,人死后得马上“入土为安”,这样大动干戈地让在批民众前来参观,是否是对遗体亵渎?会不会引起民众的非议?
何晓军从两位市里最高军政长官的犹豫中,当然就清楚他们的顾虑,他对两人说:谢市长、刘排长,我想陈村的这班村民如果泉下有知,知道我们用他们的遗体做有意义的事,相信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怪我们,支持我们。
不过,稳重起见,何晓军建议谢市长还是先通知陈村剩下的村民前来现场,做了动员之后,再征求他们的意见。
接到通知回村的那部分陈村幸存的村民,回村之后见到了自己亲人、乡亲的惨状,当然就大悲。一时,这一方的天空,也被异陈村这悲恸之情惊动,而阴了下来。
不知是何晓军在陈村的威望所致,还是他的动员能说服人,反正,他那个开现场会的主意,顺利得到了通过。
见到了纯朴的村民,为了大众的利益,甘愿献出自己亲人的遗体作标本,就是冷漠的时代过来的何晓军,也被感动了。
当即,从来没有下跪过的何晓军,对着陈村遇难村民的尸体跪了下去,喃喃地说道:“各位叔伯婶母,借你们的遗体一用,希望能因此而救活更多的生命,激励更多的人去杀日本仔。”
第345章 三四五 各位叔伯婶母,借你们的遗体一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