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3章 三三三 避战?备战?[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综合前世储存的资讯,当时的何晓军给了谢市长一个建议,就是动员城里的人迁出城里,疏散到乡下去的。因为在乡下,就是遇上禽兽进犯,还有山里、林里可逃、可避,但在城里,一旦被禽兽围住了几个出入城的通道,城里的人就成了瓮中之鳖,任其鱼肉。
      谢市长接受了何晓军这个提议,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不过,由于此时战火还没有迫近,收效甚微。
      现在,见到了一向有超前眼光的何晓军,都已经准备迁移,谢市长当然就不敢怠慢,连忙往这个思路上想。
      谢市长想到了一些祖居宁城的人家,这些人家中,不少的人在乡下已经没有了房子和亲戚,又哪能疏散到乡下去?所以,他决定在必要时,动员这班人到峡谷里去躲避战火。
      谢市长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何晓军之后,何晓军思索了片刻,问谢市长,这部分的人有多少?
      谢市长告诉何晓军,在宁城,这部分的人占了三分之一,有近万人。邻县虽然少些,也有七八千人。
      沉吟了片刻之后,何晓军说,一万多人聚集一起,几乎已经相当于一个宁城。假如真要把这么多的人搬过去,就要设立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来组织和制约这班人。
      同时,这么庞大的聚居群,如果集中一起,就失去了峡谷的隐蔽性,因为日寇有飞机侦察,所以,要迁移这一大群人的话,就一定要分散居住,减少目标的暴露。
      还有一个就是人多了,一旦受到进犯,撤退就成问题,所以,一定要设立一个相应的防守和撤退机制,保证受到了进犯时,能让群众安全撤离。
      边听着何晓军那周详、条理的分析,谢市长边不禁点头称是。
      当晚谢市长又拉住了何晓军,与他通宵商量这事。
      经过了几天的策划,这个庞大的迁移计划终于出笼了。何晓军这个本来只想独善其身的人,这次还是没有逃脱,在谢市长这位好友的请求下,只好又一次站出来主持这项工作。
      谢市长为全城大迁移这事,专门召开了一次市领导班组的扩大会议。经过了众人的商讨,大家同意了这个构想,并当场决定了成立一个迁移指挥小组。
      这个全城大迁移指挥小组的组长,在谢市长的一力推荐下,市领导班组的成员一致同意了请何晓军担任。而众人推举出来的这个迁移指挥小组的组员,有谢市长、警局的胡局长和驻军的刘排长。
      就这样,一介平民的何晓军,竟被授予了指挥市长的权力。
      无奈地接下了这份义务的工作之后,何晓军只好就放下了日渐萧条的餐馆生意,把全副的精力投入了这份义务工作中。
      何晓军先带着刘排长与胡局长两人,在大牛的带领下,第三次勘探峡谷。
      花费了几天的工夫,跑遍了峡谷周边的方圆几里,再随着峡谷中的大河漂流了一次,详细地探查了一遍这一带的地形,何晓军他们这个指挥小组,才确定下迁移后群众的居住地方,防守与撤离的方案。
      定下了方案之后,迁移指挥小组的人马上分头行动,警局的胡局长负责带人搭建民居,刘排长负责布置防御和修建撤退通道,何晓军则负责开荒、种养。谢市长呢,当然就是负责全面协调,并组织、提供给何晓军他们人力、物力。
      由于市里的重视,而且正逢农闲的时节,这个大迁移的工程,动用了超过万余人次参与,一直经过了大半年的经营,峡谷一带,终于由不毛之地被改造成了适合群居生活的地方。
      这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类似当代愚公般的庞大建造、迁移工程,在后来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容纳了宁城与邻县县城疏散后剩下的绝大部分居民,让日军在进犯宁城与邻县县城后,只能够得到了一座空城。
      而且,这次的大迁移行动,也让海山市的整个行政机构,随着居民迁移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后来管理这班迁移的群众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这个全面组织两县县城群众迁移和完整保存行政机构的行动,让谢县长在后来受到了上头的高度表彰,连总统府都给他放了嘉奖令。
      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333章 三三三 避战?备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