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9章 三二九 司徒家族[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家在村子中间位置那靠山处,建成一座占地超过两亩、有院子的别墅式洋楼。
      来到了司徒怀璧家的门前时,何晓军就震撼了,因为面前的这座建筑,单是建造式样与外围装饰,不要说放在当代,就是放在他的前世,也堪称辉煌。
      走入了别墅之后,何晓军第一次见识了那年代建筑的辉煌。
      与陈池老人他们家的雕楼不同的是,陈池老人他们家的雕楼偏重于防御的设计,而司徒家这座洋楼,则是防御与居住都偏重。
      不知是陈池老人他们家在建房时,因为考虑到基本没有人回来住的原因,所以,他家的房子虽然也修建到了美轮美奂,但居住方面的建造却欠缺了些。
      司徒家可能是考虑有人常住的原因,就在两方面都同样侧重。
      之所以说何晓军第一次见识了那年代建筑的辉煌,因为司徒家这房子,除了建筑的式样中西合璧、别具一格,在每一个建造细节、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天衣无缝、引人注目。
      司徒家的房子楼高四层,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墙体坚实,配置了长方形的铁门和也是长方形的铁窗,下面三层都设两个卧房。
      第四层中间有一个房间,房间周围是天棚,棚面向外飘出,四围开着枪眼,可以朝下打枪,房间顶上是一个大亭子,天棚四角均竖着一个圆形穹隆的小亭子,亭外侧的3根柱子是方柱体,厚重有力,而内侧一柱则连在那房间的墙壁上,显得十分稳重。
      从下面往上看楼顶,这栋洋楼的顶部设计,就像一朵鲜花绽放在楼层的顶端,四角的亭子像四瓣花瓣一样,而中间的六角亭则像花瓣中凸起的花蕊。四角的方亭穹顶亭子,就像是守卫在楼顶四周的将士,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中间六角亭那六根柱子,显得简约轻灵。
      顶层是房子的花园,角落里四个亭子,房间顶上的大亭子,形成了中西结合的风情,站在楼顶,仿佛置身于罗马风格的建筑里,而从上往下望去,整个村子的情形都可以尽收眼中。
      更让何晓军惊奇的是这房子里,从二楼通向三楼的主人房里,有一座“天桥”式的专用楼梯,这种设计在所有的楼房中都不多见。不知是为了在盗贼过来的时候,可以及时躲避到更结实的主楼里,还是让在主楼居住的人可以直接不用下楼就可以通向客厅用餐。
      司徒家这座房子的辉煌还在装饰上,比如通向顶部楼梯,看起来就像几盏华灯一样漂浮在空中,极具美感;比如门上的装饰,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寿”字花纹、门旁的窗户上则装饰了兼具西方风情的花纹等等。
      像司徒怀璧那样身份的人,在家族中肯定就有地位,再加上了罕见的机动车入村,村里的头脑当然就跟了过来看个究竟。就在何晓军欣赏着司徒家的恢宏家居时,以司徒家族当地族长为首的村里首脑过来了。
      经过司徒怀璧介绍,知道了何晓军这个年纪轻轻的人,竟是市长的私人助理时,司徒家族那班头脑不禁一愕。
      再知道了何晓军就是那个在石花山从匪徒手里救下“司徒公主”的勇士,而且,他现在正负责全市的战备时,村里的头脑作出一副谦虚的样子问他,村里的防备怎样?有何需要改善之处?
      何晓军从这班人那不无得意的神情中,哪还不知道他们对村里的防御布置,有保证安全的把握?
      沉吟了一下,何晓军坦率地对那班村里的头脑说,假如对付土匪、山贼,村里的防守就足够,但如果遇上有训练有素甚至有攻坚重武器的军队,单靠三座雕楼,守不住村子。
      听了何晓军的话,没有见过战争残酷的这些村首脑,并未以为意。
      见识过何晓军本事的司徒怀璧就不敢怠慢了,他连忙郑重地向他请教有什么更有效的措施?
      根据刚才在司徒家这座房子屋顶看到的与进村时一路见到的情形,何晓军迅速综合了一下,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村的后山加建一个防御点,那样能让整个防御系统更完善;一是因为村子的地形不利于撤离,所以要修一条安全的撤退通道,让村里的人在形势不对时,能及时撤离。
      司徒怀璧听了何晓军的建议之后,马上对村里的首脑说,请他们考虑按何晓军的建议加强村子的防御,需要的款项由他来出。
      后来,村里的首脑还真专题考虑了这事,不过没有见识过炮火利害的这些村里首脑,还是坚信村里的雕楼能防御任何的火器,所以,他们只接纳了何晓军那在后山加添防御点的提议,并没有做撤退的布置。
      就是没有做撤退的布置,司徒家族在后来日军进犯时,差点就遭遇了灭族之灾。
      当然,那是后话了。

第329章 三二九 司徒家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