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社会那个和平年代过来的何晓军,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就是连打架都不多见,再加上从种类的资讯中,清楚了这场战争的可怕,所以,他当然就免不了对这场战争恐惧。
说白一点,何晓军的心态就是怕死。这也难怪,一个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也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更知道这场战争中的人命如草芥,这让他这个也只有一条命的人如何能不怕死?
不过,何晓军虽然害怕被卷入这场战争中,但他却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身上也还有澎湃的热血,所以,对这场外族侵略自己民族的战争,除了真刀真枪上战场之外,其它对民族有利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乐意去做。
就是抱着这个心态,何晓军这段时间就不遗余力地帮助谢市长,做好一切备战的工作。
虽然,何晓军已经说服了谢市长动员全民抗日,但他清楚中国人的禀性,不被咬到了肉就不知痛,也不相信对方是禽兽,所以,在动员这事上,何晓军给谢市长的策略是从长计划、多方面着手。
何晓军让谢市长在这个全民动员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一份《告全市人民书》,让全市的人民清楚政府的态度与抗日的决心。
何晓军让谢市长在这个全民动员中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他召集各个因抗日而生的新团体和城里全部学校的负责人,跟他们协调,联合起来向全民宣传抗日。
这个协调的事,何晓军不但参与,还被谢市长任命为这事的专员,这也算是何晓军来到了这个异世之后,第一次代表政府办事。
何晓军利用不少学生来自四乡这个特点,让各学校油印传单和各种的宣传稿,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时,在自己的乡下进行宣传活动。
而且,为了不给谢市长召来麻烦,何晓军还亲力亲为,把所有的传单和宣传稿都过目,甚至自己撰稿,内容全部只宣传抗战,不涉及到其它的政治中去。
这个全民的宣传活动,何晓军还让谢市长宣传到海外去。他让谢市长通过省党部的陈部长弄来一些日本鬼子暴行的照片,再附上那份《告全市人民书》和不少的宣传稿,通过海外的本土同乡会、商会等组织,向华侨宣传,发动华侨支援抗日。
至于组建本土武装的事,何晓军给谢市长的方案是先组建市的自卫队。
由于谢市长管辖着两个县,所以,这个自卫队就以县单位,组建两支。
要组建有战斗力的武装,当然就少不了武器和训练。所以,在组建武装的同时,何晓军让谢县长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收集、购买武器,同时,把两支自卫队与两个县的警察队伍,集中一起训练。
这几支自卫队伍的训练工作,当然就交给有训练经验的宁城驻军来做。
宁城的驻军自杨排长被复兴社挖走后,何晓军的结义大哥刘班长就官升了两级,接过了杨排长的指挥权。
驻军本就有协助训练本土武装的责任,再加上刘班长,不,现在是刘排长,与何晓军、谢市长的关系不一般,所以,驻军没有二话,就卖力投入了这个培训中。
为了早日达到全民皆兵这个目标,何晓军学他前世一样,动员谢市长对在校的所有学生,分级进行军训。
当然,这个学生的军训,并不是像何晓军前世那样,只当成一个过场的形式,而是真刀实枪的严格训练。
对于学生的这个军训,开始时,大多数的家长反对,大部分的学生也有抵抗的情绪,他们认为,自己(儿女)到学校的目的是读书,并不是去受苦。
为了这事,何晓军又以市府专员的名
第324章 三二四 积极备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