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1章 三一一 遇敌[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口,剩下一个提着一只箱子的人,四周察看起地形来。
      从这七人出现在视线里,何晓军已经断定出了这方的人是敌不是友,因为,这七人中,有三人穿着那个倭国特有的服装。
      既然有日本人在,而且还在省城这个还不应该有日本人露面的地方,横行无忌地与人枪战,这班人当然就是政府的敌人,肯定也不是善类。
      已经从曾社长那里了解到了倭寇的特高课已经在省城暗里行动的消息,何晓军估计这班人应该就是特高课或者与特高课有关的人。
      如果这班人是特高课的话,那与他们对垒的人,何晓军估计应该是曾社长他们。
      因为,何晓军也从曾社长那里知道,他早日抓获的日本人与特高课有关,那么,如果曾社长他们审讯有收获的话,也应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只是这个行动,不幸让无辜的他们遇上而已。
      虽然,对事情分析了个七七八八,而且,就算分析出错,对付日本人也肯定没错,但此时有机会偷袭的何晓军,却没有丝毫出手的意思。
      因为现在这样的情形,先不说自己能否对付对方那分散的七人,还有三位需要自己保护的人在身边,何晓军当然就不会冒然出手。
      那个提着箱子的和服人,在牌坊的四周转了一圈之后,发现了来路是这个地方唯一的出路,不禁冒出了几句带“八格”的鸟语之后,沮丧地坐了下去,与替两名伤者包扎伤口的那个也是穿和服的人,咕噜起了什么来。
      那班人中的两个伤者,伤了脚的那个穿着和服,伤了手臂的那个穿着一身唐装。负责阻击的那三个人,也是一色的唐装,看样子,这几个穿唐装的人,应该是做了日本走狗的中国人。
      从自己与身边人的安全出发,何晓军在第一时间就留意上了眼下这七人的武器。
      何晓军眼底下的这七人清一色拿着短枪。那三名穿和服的人,手里拿的是俗称“王八盒子”的手枪。而那几个穿唐装的人,手里拿着的是跟何晓军一样的驳壳枪,只是四把枪中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因为前世的爱好而从各种资讯中精通当代武器的何晓军,当然就对现场的几种武器如数家珍。
      “王八盒子”,正规的名字叫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因为此枪配备的皮套,形状远看像王八,加上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刻骨仇恨,人们就给这枪起了这个贬义的名字。
      “王八盒子”是日军装备的制式手枪,也就是日军正规部队普遍装备的标准手枪。从军制学的角度讲,“王八盒子”是当时日军的一件标志性装备。
      由于是标志性装备,“王八盒子”一般不装备给伪军、汉奸使用,甚至连日本侵华的特务、警察及其他一些准军事机构或非军事机构等等,除了使用一些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手枪外,日本国产的手枪通常也仅限于“杉浦式”、“九四式”等等,用上“王八盒子”的极少。
      虽然,“王八盒子”日军的标志性装备,但质量只是一般,不但毛病多多,威力也极差,加上设计的不合理,让滚烫的弹壳几乎垂直地落下来,对射手造成干扰,特别是在室内或屋檐下射击,反弹回来的弹壳打在射手头上、手上,或是掉在耳朵上和脖领里,皮肉受疼痛和烧灼之苦在所难免。
      对于这一款性能与质量都极差的武器,老一辈军人对“王八盒子”极为鄙夷,就是抗战后期缴获了大量“王八盒子”,都始终没有在中国抗日的正规部队中大量使用。
      四位穿唐装的人手中的驳壳枪,其中有两支是俗称大号匣子的9毫米标准身管驳壳枪,一把俗称长瞄匣子的9毫米长身管驳壳枪,一把俗称小号匣子的7.63毫米短身管驳壳枪。

第311章 三一一 遇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