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色暗了下来,山城的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来。此时,何晓军他们几人欣赏到了一幅山城的夜景图。
由于山城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所以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的繁星,别有景致。
山城在两江环抱中,又有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的景色,在夏夜那明亮的月光辉映之下,与万家灯火形成了动静之别,有似不夜之天,让这幅夜景图极为生动、别致、绮丽。
望着眼前的夜景,何晓军的脑海浮现出了他前世时,那流光溢彩、千红万紫的各色灯光形成的夜景来,他把这个脑中的夜景与眼前的夜景,交汇出了一幅更辉煌的夜景图来。
显然,司徒怀璧也有何晓军一样的想法,他感叹道:这个城市美就美了,可惜太过落后。看,连电灯都没有几盏。如果这里的人家全装了电灯,这幅的夜景,该有多么的美啊。
司徒怀璧感慨完,马上一副不经意的语气,对何晓军问起了他来到了这里之后,就一直质疑的问题来:“阿军,你怎么会看上这个既落后、市道也冷清的地方?这里除了风景不错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呀?你是凭什么判断它以后会有发展呢?”
确实,见过了此时的山城之后,谁都会对何晓军这个把生意搬迁到此地来的始作俑者,提出这样的质疑。
何晓军当然就不能把他预知未来的事说出,他还是从山城的战略位置来分析、解析。
“司徒老板,您来这一路和今天的视察,应该已经清楚了这里的地理位置。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这里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水路直达,旱路举步维难,只要守住几个码头,这里就会安然无恙,所以,山城是一个合适做大后方的地方。”
当然,凭借之一点,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何晓军继续从战略方面加码。
“按日寇现在在中国的布置,一旦发动侵略,陆路肯定就由它现在重兵结集的北平开始,水路的话,肯定就由上海开始,因为,它们的战舰已经结集青岛,而上海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又都不同凡响。”
“上海打响之后,国民政府首都所在的南京,由于比邻上海,当然就会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为了防止首都被攻陷后,全国陷入混乱,南京这个一马平川、不利于防守的首都,肯定就要放弃。”
“而放弃南京这个首都之后,政府肯定要找一个地方来作战时的首都,相信从长久方面打算,水上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易守难攻、而且从南京有水路直达的山城,会成为临时首都的最佳选择,所以,我判定不久后,成了首都的这里不但安全,还会繁华起来。”
对军事并不精通的司徒怀璧,听了何晓军的周详分析之后,虽说也认同这个分析有道理,不过,他却还是不太相信人多马壮的中国军队,会毫无抵抗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连首都也守不下去导致要搬迁。
不过,虽然是将信将疑,司徒怀璧并不后悔这次的搬迁行动,因为,就算是这次的行动让他在生意上亏了本,但他在另一个方面,却还算有收获。
司徒怀璧的另一个收获,当然就是让女儿与那个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亲近,他的目的现在已经达到。
既然是另有心思,司徒怀璧当然就要继续完成这个心思。要完成这个心愿,需要的是时间,所以,司徒怀璧要想办法把何晓军继续留下在女儿的身边。
而山城这个地方,既让双方远离亲人朋友,又富有情调,不是自己目的中的这对男女最好亲近地方?所以,司徒怀璧决定把何晓军拖在这里,好为他女儿制造机会。
就在司徒怀璧考虑用什么借口来把何晓军拖下留在这里时,考虑良久的何晓军,终于向他提出的地产生意的事,就给了他一个找到借口的机会。
第276章 二七六 司徒怀璧的心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