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论一个人的招式学会多少,运用的过程才是最重要。而且,无论多好的招式,也要适合自己用才是好招式。
在前世看过不少武侠著作、也看过一些对中国古武学评论的文章,而知道了这个道理的何晓军,学武之后没有拘于泥,他并没有贪食不化,侧重于学更多的招式,而是系统地把学过的招式,挑选出合适自己用的,再勤加苦练、苦悟参透。
而且,何晓军就是对那些千锤百炼后留下的招式,也没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对这些的招式,进行了一些优化、改动,比加入自己认知的物理特性,让招式更完美;比如对一些幅度、线路作些改善,让它更合适自己使用。
对于自己学到的那些以力大、强横取胜的招式,何晓军也一样进行了不少改革,就像那招著名的“横扫千军”,何晓军就在之中添加了腰腹力的配合,让这招的威力更盛。
现在,何晓军就是用这些改良后的强攻招式,以攻为守与对方这个武功一流的来人周旋。
来人的武功,也与何晓军一样,肯定就经过了改良与筛选,因为,他的招式十分实用,没有一占累赘、花式。
何晓军隐隐感觉,来人的武功招式,与刚才白玉兰用的招式,有不少是异曲同工,只是,来人手上用出的招式,更是厉害些。
拳来脚往了二十多招之后,何晓军因为用对了策略,以自己的力沉限制了对方的发挥,所以,渐渐把开始的劣势扳回了平手。
扳回平手后,何晓军就再也不着急了。
虽然,何晓军现在这种以攻为守的战略很耗气力,但他相信自己内功自行流转之后那源源不绝的持久力,一定能胜过对方,让他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此时完全放下了心来,趁机认真观察对方的招式与应对的技巧,从中吸取这位高手的精华。
来人与何晓军交手下来之后,在心中对他不住喝彩。
已经埋伏在此有一段时间的他,观看了何晓军与白玉兰的切磋之后,已经对这个年轻人充满欣赏。
本来,白玉兰的功夫不弱于这个年轻人,甚至,在招式与经验上,还要胜过这个年轻人,但只是经过了短短几十招的切磋,这个年轻人马上就利用自己的长处,轻易地制胜了白玉兰。
见猎心喜的自己出手之后,情形也如此。明明这个年轻人的功夫逊于自己,但他却能发挥出了自己那气力的优势,渐渐把劣势扭转,与自己对了个平分秋色。
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了这个年轻人的脑筋不是一般的灵活,他善于捉捕对手的弱点,利用自己之长来克制对方的短板。
而从改良的招式中,则看出了这个人活学活用,不拘于泥,敢于创新。
这些优点综合起来,就是这个年轻人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一般而言,学武之辈都是些神经比较大条的人,能做到像这个年轻人那些善于总结、分析,敢于改良、创造,再把招式、自身的特长结合,并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人,只是凤毛麟角,这也难怪这个与何晓军对垒的高手,不得不从心中对他佩服。
来人在与何晓军再交换了十几招之后,见不能取胜,他突然改变了策略,变换了攻击的对象。
来人在接下了何晓军一次的攻击后,马上收紧了出招的节奏,连续用上了几招攻击的招式,把何晓军迫退了几步,然后马上就把攻击转向了一直呆站在一旁的白玉兰。
来人边向白玉兰出招,边叫嚷道:“男的不好对付,我就行把女的制伏了再说。”
白玉兰不知是因为意想不到对方向她出招,还是没有从刚才被何晓军的欺负中醒来,竟呆了似没有一丝反应,任由对方的攻击临身。
第246章 二四六 以力制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