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弄得如醉如痴,就是见多识广的谢市长与“鬼佬”也不例外,每首的曲子完后,都不绝口地叫好,并毫不吝惜地奉上了热烈的掌声。
同样,无瑕与青儿的表演,也一样的成功。
何晓军还是根据这两位卖艺女孩的特长,让练武的无瑕表演一些“顶碟子”、“碎砖”等等需要手定与力气的节目;而青儿也还是表演一些掩眼的、技巧的节目,比如什么“石蛋变鸡蛋”、“纸条变面条”等等节目。
这些娱乐性强而且新奇的节目,当然也吸引人,每一个都博得了全场的喝彩。
第一次的表演成功之后,何晓军的餐馆从那天开始,就在午、晚两个的饭市,增设了固定时间的表演。
其实,此时离“七七事变”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何晓军以前的思想,他肯定就不会再费精力去搞这些花样,只等着“金山”那边的劳工批准一到,就离开这块即将满目疮痍的地方。
但经历了那番观日后的醒悟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手上的每件事情,都以热情、上进的态度去面对,就是明知这家的餐馆已经不会经营太长,他也要给它一个完满的结局。
何晓军的这个餐馆增设的表演,一炮队而红,不久下来风头竟盖过了“醉香楼”那边,把更多的客人,吸引到了餐馆里来。
当然啦,餐馆里的表演时间要比“醉香楼”长,在每天的午餐与晚餐中各表演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是两小时。而且,到餐馆消费的人也要比到“醉香楼”的人多,所以,餐馆这边当然要比“醉香楼”的风头要劲。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艺、表演之后,无瑕与小伶她们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表演技巧也越来越成熟了,何晓军又花费了一番的心机,把一些演唱与杂耍的节目,编排在一起,编成了一个有情节的综合剧目,让几位表演的卖艺姑娘同时穿插其中,既丰满了演的内容,又增添了节目的可观性。
到了那时,何晓军的这个表演编导,可以说已经是空前的成功。在那个基本就没有文化娱乐的当代,就是简陋的表演,都已经够吸引人的眼球,何况,是有情节、有艺术的综艺表演?当然就让人啧啧称奇之余,奉为极品的精神享受。
何晓军推出的这一手,让他那本来就生意不错的餐馆,在生意上与档次上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使他的这个“好味道”的二楼,远远超越了“陶然居”,成了县城里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最高档用餐所在地,城里的头面人物和一些有身份的人,有什么喜庆或接待,都把这里当成了首选。回乡的华侨,也把这里当成了招待亲友的首选处。
餐馆二楼的高档经营区兴旺,也带动了中低档经营区的一楼的生意,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品牌效应,一个产品的运营成功,就会带来一个系列的热卖。何况,一楼虽然没有表演,但却也能听到二楼传来的歌声,这也是一种不化钱的享受。
有了表演以后,何晓军他们这个餐馆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没有其它同类地方的嘈杂,因为,人人都怕嘈杂声盖过了二楼传出的歌声,以至失去了一饱耳福的机会。
何晓军负责“醉香楼”的表演,可以说已经在县城里开创了后现代表演的先河,而他在餐馆开设的表演,就不但开创了娱乐与餐饮经营结合的先河,还为本就精神粮食贫乏的县城,开拓了一个提供精神粮食的领域。
谢市长知道了何晓军还集编、导、演技能于一身之后,惊奇之余,更多的是欢喜,他对何晓军说,自己这个新上任的市长,准备在今年的中秋这个大节日里,搞一台大型的晚会与民同乐,他想让何晓军出任这个晚会的编制兼监制。
谢市长这位好友出声,何晓军当然就不会拂他的面子,只是想到了今年的中秋,已经是国破的日子后,何晓军的心中不禁一片黯然,不知到那个时候,谢市长这个设想,是否还可以如期行事?
第211章 二一一 餐馆的革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