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代表行政的副省长一行,在接到了匪患的通报之后,就马上组织人手出发;而代表党部的陈部长,也在接到了学生的求援之后,第一时间已经做了安排,但他们还是来迟了一步,还在一个部门,比他们更快到达宁城。
先赶到宁城的,是“复兴社”的人。
“复兴社”下来了一男一女两人,他们在何晓军一行向邻县出发不久,就已经到达宁城。
“复兴社”这两人下来宁城之后,第一时间就找上了谢县长,向他了解情况。
在省城的政坛混出来的谢县长,对“复兴社”这个神秘而有特权的组织,当然就了解,而且,他也像别的官员一样,对这个组织有所忌惮,所以,他不敢怠慢,连忙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第一时间接待了这两个身份特殊的人,向他们详细汇报了宁城这一战的战况。
刚向“复兴社”的两人报告完,副省长与陈部长两拔人就前脚跟后脚地风尘仆仆赶到了宁城。他们到来的时刻,已经是凌晨的四点多。
其实,由省城到海山的距离并不算远,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在何晓军的前世时,跑高速的话,不用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能赶到。为什么也是驾车过来的副省长与陈部长等人,却足足赶了十个小时的路呢?
这之中的原因,一是当时的路况极差,而且,这段的路途中还要过两个渡,所以,耽误了不少的工夫;二是虽然同是汽车,那时的车子,车速只有何晓军前世时的车子的三分之一。
领导到来,当然又是汇报。
在谢县长向副省长与陈部长等人,再次重复汇报整个战况时,“复兴社”那两人也没有回避,再次留心听了一遍。
三方的人,听完了谢县长的这次汇报之后,不顾舟车的劳顿,提出了要视察战场和探望守城的驻军、警察。
领导提出的要求,谢县长当然就无条件执行啦。于是,在这个将近黎明的凌晨时分,一行人出现在了宁城的街头。
谢县长与胡局长两人,作为了这次带路视察的向导与讲解员,带着省里下来的众官员,从离市府最近的、宁城北面的入城通道开始,经过了西北那个出城主干道的关卡,来到了城西的主战场上。
一路上,谢县长与胡局长两人边走边向众人叙述整个战斗的经过。
到了城西这个主战场上时,曾经亲临其中的谢县长与胡局长,当然就叙述得更详尽。
此时,集中在城西郊的桥头那块空地上的匪徒,由于人数太多而一时无法安置,还是被暂时看押在原地。
见到了这一片黑压压的土匪俘虏,再从谢县长他们的讲述中,知道了当时的情形后,就是不是军队出身的副省长与陈部长等人,都已经弄清了宁城在当时的凶险情形。
而从军队挑选人员而成立的“复兴社”下来的两人,就相互交换了一个惊奇中带着兴奋的目光。
这两人眼中的惊奇,当然就是对这场战事的战果惊奇。作为负责情报的部门,他们对宁城与市里的驻军情况都十分清楚,所以,以一个排的兵力能守住了县城,已经是奇迹,而以不足一个连的兵力,全歼三倍数量的匪徒,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而两人眼中的兴奋呢?则是他们还带着一个目的到来,此时,他们已经发现了目标。
就在这些人看完了俘虏的情况后,准备到城南的军营去慰问驻军时,又一路省里下来的人,匆匆找了过来。
副省长与陈部长、“复兴社”的两人,就认得匆匆到来的人,是省里的统战部长。
认识统战部长的人就奇怪了,虽然说,华侨这一摊属统战部管,但宁城这边,并没有出现什么有关华侨的大件事,怎么连统战部长也连夜赶了下来呢?
第181章 一八一 大阵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