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一个软胶的自行车手把,把链条的一头套上固定好,一条铁软鞭就算完成了。
用自行车链条制成的软鞭,好处有几点:一是方便携带。自行车链条制成的软鞭,可以随便盘成一个不大的形状,放在衣服的口袋中就行,收藏很方便。
二是它的钢性高,自行车链条是用优质钢经过处理制成的,所以,何晓军相信,两股并成的链条,就是用斧头也不易把它劈开。
三是犀利,自行车的链条无论哪个的表面,都不是光滑的存在,所以,如果让它鞭到了人的身上,轻易就皮开肉绽。
何晓军就是想到了这些优点,才动了用自行车链条制作软鞭的念头。也就是说,他现今多了一件犀利的冷兵器,对自保、防身又多了几分的保障。
知道了醉香楼的无暇练了十多年的软鞭与飞刀之后,何晓军还曾经专门找了个时间,不耻下问,向无暇请教这两门技艺。
虽然,无暇练的技艺,以表演的性质居多,但毕竟练了这么多年,有不少的技巧心得,好像如何能用巧力控制软鞭的鞭梢,如何能提高飞刀的准头等等。
何晓军之前在暗器上下过一番心机,所以,飞刀学起来很容易上手,反而是软鞭方面,他以前全是用绳子练,现在换了钢性高了不少的链条,有不少的招式都不合用,要重新练习。
何晓军这个从后时代过来的人,以前虽然没有学过武,但他从不少的资讯中,知道了中国的古武术演变到了后时代,已经是以套路表演为主,实战的效果大大下降。
何晓军学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防身,不是用来表演,他当然就不会注重那些好看的花架式,只取套路中的一些实战效果明显的精华来练。
比如软鞭的招式中,有击、笞、缚、勾、抡、扫、缠、挂等等的套路,何晓军可就没有全部去练,只挑了扫、缠、击等几个套路和另外一些套路中的实用招数来练。
同时,像何晓军这样从后时代过来的人,当然也不会教条地拘泥于传统的招式中,他根据自己认知的一些物理常识和自己的动作习惯,把这些精华招式,改为更合适自己用。
比如那传统的“横扫千军”,何晓军就改用上了腰力、胯力,把原来的从右边出招,改成了合适自己的左边出招,并把这一招用到了他所学的所有兵器上。
何晓军改招式的宗旨是:短、快、截、冲。
短就是缩短出招的距离。套路中,许多招式为了增添可观性,把动作拉长。而实战中,短动作能提升速度,从而增加实战的效果。
动作变短,是招式变快的一种,还有一种就是在运行中把招式连贯和合理的变招,也能缩短攻击的时间。比如先拳后掌、先肘后拳等变招顺序,就能缩减了回招的环节,大大提升了实战的速度。
截就是截击,这一个理念,出自李小龙的“截拳道”,在洞察对手先机的情形下,以截对攻,在拦截的过程中,实施反击。
冲就是一往无前,减免所有不必要的环节,一出招就是全力的一击,务求在气势、力量上都压倒敌人,达到一招制敌的效果。
嘿嘿,武功是用来打人的,不是用来玩表演的,当然就要把它的功效完全发挥出来,达到打人的目的。
也许,只有经历过后社会的何晓军,在当今这个年代,才能冒出如果功利的想法,把学的武功,都改成了“功利”的武功。
不过说来,何晓军自创的这个功利武功,练了一段时间后,就让教他武功的师傅大牛,都在被他拉来的几次对练中,输得莫名其妙。
说到了那几次对练,大牛就郁闷了。何晓军练的还是他教的招式,但怎么同样的招式,到了他的手上,就变得犀利了?特别是开始的两次,他还没有出手,何晓军的招式已经招呼到了他的身上。
嘿嘿,这就是变通,也是何晓军比当代人优胜的突出长处。
第72章 七十二 功利武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