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五十四 陈池老人的小姨子[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己最喜好的美食。
      就这样,陈池老人用了足足一年长的时间,才来到了他回国最后一站的行程——香港。
      在香港这个地方,吃遍了当地所有的酒楼、食店之后,陈池老人才在当地买了一辆自行车,坐船回到国内。
      老人的这个故事,也算是当代华侨在那个落后年代,有国难回的一个版本,还幸好的是老人有钱,能让国内外的亲人衣食无忧。不过反过来想,衣食无忧与一世不能相见的亲情比,孰重孰轻?
      陈池老人在离开雕楼的这两天里,先找上了他的妻妹,然后在妻妹的带领下,看过了岳父母的坟,定下了修葺两老坟墓的方案之后,才把妻妹接到了陈村这边来暂时安居,一是方便自己对她的照顾,一是方便商量日后对她的安置。
      说到了陈池老人定下的修葺岳父母坟墓的方案,就大阵仗了。他的方案是先请风水先生帮忙找一块风水的宝地,然后给两老重新装坟,再从国外进口水泥钢筋,把两老的新坟建成一个坚固的、永久性的墓地,让两老安息,以完成妻子那遗愿,弥补他的妻子与自己这位女婿没有尽孝的惭愧和遗憾。
      下来的这段日子,陈池老人就为岳父母坟墓的事奔忙了。
      陈池老人的妻妹是个闲不住的人,特别是在家务事方面。自住入了雕楼之后,她就没有闲过,不用干田里活的她,每天一天到晚都为家务事奔忙,把面积不是一般大的整个雕楼,收拾得如新建一般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陈池老人曾经让他这位已经苦了多年的妻妹,不要那么劳苦,甚至最好是什么活也别干,安心享福就好。但梅姓妇人不肯,说不干活就会度日如年。
      唉,这也难怪,干了几十年的家务活,让她一下子停下,当然就会不习惯,所以,陈池老人见劝不住,就只好改劝她悠点劲干。
      待到了雕楼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可收拾了,何晓军与阿梅他们叫梅姨的梅姓妇人,就把阿梅的饭也抢了过来做,好还主动向何晓军学一些烹饪之道,把众人的两餐搞得还算不错。
      梅姨的家乡离陈村不算远,有五公里左右,陈池老人的岳父岳母就安葬在那里。
      把妻妹接回家的第二天起,陈池老人就骑着他那辆自行车,消遥过村,忙着给岳父母的坟墓找风水先生看山、选地。
      经过了几天的辛劳之后,墓地终于选好了。
      陈池老人请人做了一场大规模的法事后,再把岳父母的骸骨给迁到了“风水宝地”里去,给了他们一个不知是否安乐却绝对风光的窝,也给了他自己一个安心。
      做好了这些的工作之后,陈池老人再请当地出名的石匠,给两位作古的老人分别刻了个碑,然后就等他订购的材料回来,再给两老的墓地做永久性的建筑。
      陈池老人做的这一切,最感动的人当然就是梅姨。
      梅姨只在她姐姐新婚的时候见过她的这位姐夫一次,不过,那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啦,所以,她对自己的这位姐夫陌生得很,一直都没有什么印象。
      虽然,这几十年来,姐夫那几十年如一日对她那两个家庭的资助,也让梅姨一直感动、感激不已。但虽然心中感激,由于一直远隔重洋,而且通信也一直是姐姐与她联系,所以,这个她感激的姐夫,她还是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现在,见到了姐夫之后,再见到了他不遗余力地给自己家办事的时候,再联想起了以往的一切,一个活生生的姐夫那鲜活的形象,就展现在了她的面前。
      哪个不希望自己那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在归天之后能有一个更好、更体面的归宿?所以,陈池老人这几天所做的一切,马上就感动了他的妻妹,让他的这个小姨子,对他感激之下,更是细心地照料起了他的生活起居来。
      陈池老人和梅姨的出现,多多少少对何晓军与阿梅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在办那双方欢娱的事时,他们就没有以前那般放开,怕隔壁有耳而不好意思。
      不过,两位老人的态度和蔼、办事勤力认真,很快就赢得了何晓军他们的尊重,再加上陈池老人与何晓军又极谈得来,而梅姨也与几女的关系也不错,让这本是几家人的人,一时融融洽洽地生活在了这个雕楼之中。

第54章 五十四 陈池老人的小姨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