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朝晖!”
\t在机场大厅出口处,一个形象憨厚稳重的男子挥手向其招呼着。
\t由于体型不小,在人群中比较显眼,所以朝晖很快发现了他,应道:
\t“李振业!”
\t这个胖男子就是上飞机前致电朝晖的人,也就是几年前晋华集团的掌门人、朝晖为夺券商牌照而与之举牌厮杀的“敌人”。
\t话说李振业出国后,很快根据与朝晖私下协议内容拿到了“真实价格”出售晋华集团股权的所得资金,而后他怀揣大笔资金先去了最发达的美国;
\t但是待了几年之后他感觉水土不服,发觉还是东方文化的地域比较有亲近感,于是又辗转来到了日本发展。
\t到达这里后,除了经济发达、文化认同感强之外,他还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舒适:
\t一方面他发现这里商业文化中,实业的氛围相当浓厚,以至于上世纪90年代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其强大的制造业依然能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t另一方面这里的从商环境更为纯粹,只需要集中精力搞好精力即可,得不到特殊的照顾但也无需费力经营那种危险的“关系”;
\t也大概没有了以前那些种种“顾忌”,所以他也不再从事金融投机活动,而是遵循父辈传统进入实体工业,全心全意沉下心来投身科技制造业。
\t虽然李振业远走海外,朝晖按协议支付完费用后,还是和这个最后和解的“朋友”保持着联系。所谓不打不相识,从敌人变成朋友之后,彼此间没有猜忌,反而多了一份信任。
\t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天然使命,在慈善会上,朝晖向外界公布了集团“产融结合,转身实业”的未来新战略,虽然原先自己就是做股权投资起家,本身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后来又全力投身国企改革的大潮,但在收购了融资租赁、信托等牌照,打通全金融产业链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更加明确了“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围绕产业布局做金融”的战略布局;
\t但其实这个战略并未“独创”,话说那位日本首富的“老乡”联合中东资本搞了个1000亿美元的visionfund(愿景基金),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股权基金,已经踏上全球征战的行程,准备大举投资新兴实业,正一步步将野心变成现实。
\t而朝晖新引进入局的那位“战略股东”也斥资千亿在全球设立“达摩研究院”,
\t(damo,达摩院代表的是“theacademyfordiscovery,adventure,momentumandoutlook,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
\t该院由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三大部分组成,研究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这笔资金将以此为载体进行大规模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t总之,金融和实业,二者相生相伴,缺一不可。
\t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五花八门各行其道,无论是从金融跨界实业,还是从实业进入金融,做到这样的规模后,资本最终亦不过殊途同归而已。
\t此外人类有史以来最猛烈的大变革——第四次科技革命风口已经开启。
\t对于国家而言,它或将改写世界格局,国家间实力重排座次;
\t对于个人而言,它不仅将颠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未来世界新一轮财富分配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这是显而易见的时代趋势,所以朝晖也未能免俗,顺应发展的潮流,用资本进军人类最高实业领域。
\t于是朝晖与李振业一拍即合——两人干脆一起尝试着投资海外一些高科技产业,以更加旗帜鲜明的姿态切入实体经济。
\t没想到李振业做实业的眼光也的确独到,丝毫不输当年他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绝非一个纨绔子弟,其开发的一些高科技智能产品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t万丈高楼平地起,朝晖本身便非常看重这项投资,这是他战略转型的第一步,他将以此引领下属金融集团向全新的领域开辟,所以虽然金额不大,但意义非凡。
\t看到效果如此之好,尝到甜头后更让他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于是他不仅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且利用各种资源全方位的支持这项事业;
第二百三十章 转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