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小人知道了。”百两赏银不是一笔小银子,朴三背叛濮家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别说只是叫他去和濮玉杰这位大少爷说些话而已,便是叫他动手杀了濮玉杰,他也是敢的。
金翠楼前的大街上已经被挤了水泄不通,几乎整个镇里的百姓全都来看热闹了,哪怕看不到濮家的少爷宛如死狗般跪在地上,可是口口相传,也宛如亲眼看见一般,叫他们心里痛快不已,这时候不只是普通百姓,便是那些被濮家控制的机楼行会,也都是派了人来观望。
濮院镇的丝织行业规模不小,便是和苏州湖州相比,虽有些差距,但也差不了太多,依靠丝织致富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却都被濮家牢牢地控制着,对于这濮院镇那些织楼老板们来说,若是濮家倒下,自然是件大好事,要知道他们之所以干不过苏湖那边的同行,还不是濮家盘剥太狠,两头都要吃一笔,所以明明他们这里濮绸的质量好过其他地方,但却因为价格的关系,销量远不如苏绸湖绸。
终于当金翠楼的大门里,一身莽袍金冠,白银大氅的李芳走出来时,全场都是震惊了,毕竟虽然大伙儿不知道李芳的身份,也认不得他这身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蟒袍,可是那上面金线绣出来的龙纹始终是认得的,而这时候怕闹出笑话的锦衣卫番子也是连忙在人群里帮忙介绍起了这蟒袍来,要是这些无知愚夫愚妇把李公公认作了什么王爷那可就尴尬了。
刘存义跟在一身金闪闪夺人目光的李芳身后,他这位县尊老爷反倒成了不起眼的跟班,这时候人群里才知道刚才那位老先生是何等身份,而这时候李芳亦是上台开了口,“诸位,杂家便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此番奉了皇爷的皇命,前往江南巡视,实在是这些年倭寇闹得厉害,却又屡剿不绝,皇爷在宫中是寝食难安……”
和林河待久了,李芳也是张口就来,顺便为自家主子嘉靖皇帝洗白,要知道这时候民间对嘉靖皇帝可是有着“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讥讽之语,普通小老百姓固然对皇权依然敬畏,但是对于嘉靖皇帝这位一门心思敛财修道的君父有所怨恨。
虽说大明朝眼下这个鸟德性,肯定不是嘉靖皇帝一个人该背的锅,不过谁让他是皇帝,对于大明朝的文官老爷们来说,皇帝不就是拿来背锅的吗,反正朝政不清,民不聊生,必定是昏君任用奸臣,虽然大家还是你朱厚?械某甲樱??诔?⒗锇欠钩裕?砻嫔洗蠹宜?疾桓业米锘实郏?墒侨床荒芙?苟潦槿嗽诿窦涓狗桃槁哿骄洹
原本李芳对舆论这种事情没什么概念,可是被林河教育了那么久,又见识了大明朝士绅的德行和读书人的嘴脸,也是不由认同了林河那“舆论就是一场战争,咱们不帮皇爷去占领,那些读书人就敢拿段子抹黑皇爷,把他们贪赃枉法导致民不聊生的黑锅推给皇爷”的理论。
眼下李芳就声情并茂地大声说着,嘉靖皇帝是如何疼惜大明子民,修道也是为了给百姓祈福,甚至都不吃东西,当然真相是嘉靖皇帝想要修道做神仙,这不吃东西不过是辟谷修炼罢了,不过架不住普通百姓不知道真相,李芳这么久跟着林河,每日都用大白话写故事给嘉靖皇帝看,这编段子的本事自然是长了不少,而他说的也都是讲到百姓心里去了,说嘉靖皇帝不好的不都是那些读书人么,他们小老百姓怎么知道嘉靖皇帝修道是怎么回事,可是那些当官的贪赃枉法,读书人瞧不起他们是什么嘴里,大家却是一清二楚。
所以哪怕李芳在那里一番胡扯,可是老百姓都相信了,那评书戏文里不也说了吗,贪官奸臣最常干的事情不就是欺瞒圣天子,如今不也是这么回事,眼下为大家做主要整治濮家的不就是圣天子派来的,虽然眼前这位乃是个太监,可也不比那些当官的好多了。
给嘉靖皇帝洗白的同时,李芳也没忘了给锦衣卫一顿好吹,给锦衣卫洗白一下,“这些日子,杂家便在这濮院镇,锦衣卫上下也是奔走各地,搜集濮家的罪证……”
这时候那些百姓们因为先前一连串的事件,对李芳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的信任达到了顶峰,自然是对锦衣卫大为改观,想想看就如这位大太监所说,这最怕锦衣卫的不就是那些作奸犯科的贪官奸臣么,谁几时听到锦衣卫去抓平头小老百姓的。
刘存义在一旁听着李芳在那里口沫横飞的演讲,可谓是听得尴尬不已,谁叫他也是文官中的一员,如今在这些百姓眼里,他虽然不是什么贪官奸臣,但总感觉被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么一衬托,他倒不像是来为民做主的,反倒是来衬托其高大形象的。
第四百零三章 濮家(十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