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当时山东临清县,伍铭等几个在县学读书的土豪学生提出愿意缴纳800石米,求进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山东省主管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后,获皇帝特批,于是“米八百石”遂成标准。但是能出或愿出800石赞助费的,还是很少的,所以后来不断往下降,以吸引考生、扩大生源。
800石米什么概念,当时正常年景下单季稻1亩地产量仅在2石左右,不到300斤,一斤稻谷只能出0.7至0.8斤米。按着洪武二十九年定下的俸禄标准,明朝二品大员年俸禄是576至732石米,如果缴800石赞助费,六部尚书一年的俸禄也不够。至于七品的县令,年俸禄是84至90石米,如果缴800石的赞助费,那即便是大明朝的县令想花钱让子女成为国子监这所全国重点学府的大学生,也要花去10年左右的全部俸禄。
“李公,我说句不好听的,如今南京国子监里泰半都是这些花钱的例监,而且彼辈又有门路关系……”
赵文华原本是不愿意在李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面前捅出南京国子监里的大篓子,不过现在为了自己日后的仕途,他也是不得不奋起一搏。
看着赵文华居然直言不讳眼下科举的作弊内情,林河也不由佩服起这位历史上被打入严党的大奸臣来,赵文华既然捅出国子监和科举的事情,便是打算在国子监入手,培植党羽势力,这可不是普通官员敢有的气魄。
早就知道当今朝堂糜烂,但李芳还真没想到,南京国子监已经烂到那种地步,就连为国选才的科举也沦为了过场,其实有明一代,科场舞弊屡禁不绝,而且仔细算起来那些被捅出来的科考舞弊案,都是背后渗入了政治斗争才被拿出来作为武器攻讦对方。
“赵大人,你说得可是千真万确!”
一向看上去像个富家和气老翁的李芳面上也露出了杀气来,即便是自家主子再不过问朝政,可这南京国子监要真像赵文华说得那样,只怕自家主子也是要动杀机的。
“真假?李公让锦衣卫私下去探访一下便知道我所说是否有夸大之言。”
赵文华沉声说道,他今日的举动其实也是有些赌身家的味道在里面,整顿南京国子监绝非他一个个区区工部尚书就能推动的,如果没有嘉靖皇帝为他撑腰,那南京国子监就是个大坑,谁跳下去坑死谁。
“好,这事情就得麻烦林百户你了?”
李芳谈及正事的时候,便没有再喊林河为林先生,还是称呼他如今的官职,眼下江南地面上,林河这个锦衣卫百户才是真正的主事人,虽说这和规矩不符,不过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
南京城里的锦衣卫,那是早就废了的,过去陆炳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不过是念着香火情,才没有对南京锦衣卫动手整顿,毕竟远离大明朝权力中心的京师,南京锦衣卫差不多就是一群养老的家伙。
“李公放心,我会让段千户去南京仔细调查一番的。”
林河应下了这件事情,说实话若不是赵文华提及南京国子监,他一时还想不到这个要害部门,南京国子监虽说自从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地位不及北京国子监,可仍旧是整个江南文气所在,像赵文华这样有能力有手段如今又有了理想的奸臣拿下南京国子监,对他来说也是好事一件。
李芳心里面其实已经信了九分,赵文华堂堂工部尚书,二品大员,实在是不敢在这种事情上糊弄他的,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大明煌煌天下,怎么就成了如今这幅样子。
“李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京国子监自永乐年间以后本就校规日益松弛,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那些生员口中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也是情理中事。”
林河又乘机给程朱理学上了点眼药,遍数大明朝历代皇帝,除了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论心智论冷酷无情,也就嘉靖皇帝能勉强和这两位比比了,林河觉得也只有嘉靖皇帝才有胆子废除程朱理学独霸科举的内容,毕竟嘉靖皇帝本就是以藩王之子继承大统,当年大礼仪之争更是能看出嘉靖皇帝内心里怕是根本没有把程朱理学那一套东西放在心里的,只不过天下大势在程朱理学,最后不得不退了一步。
真要是有机会掀翻程朱理学的地位,林河相信,嘉靖皇帝不会不动心!
第三百八十六章 国子监(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