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七十二章 佛系武将俞大猷[1/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乍浦港的沙滩上,浙江水师的新兵们头顶烈日,正在站军姿。
      沙滩一侧的高台上,俞大猷瞧着那些新兵,虽然一脸的平静,不过内心里却是波澜起伏。
      算起来俞大猷是戚继光的前辈,甚至于戚继光来到浙江后对俞大猷也是多有研究,他在《步兵操典》里对林河那些作训方式的变化有很多也是来自俞大猷的兵法。
      所以两人自从正式见面后,也算是相见恨晚的忘年交,不过眼下随着嘉靖皇帝亲赐戚继光的新军军号军旗,多少让俞大猷这个多年仕途坎坷的老将有些吃味了。
      哪怕俞大猷再豁达,可是想想自己一把年纪,这些年为朝廷出生入死,平定了多少叛乱,多少次就像擦脚垫一样被朝廷用了就扔,扔了就用,他有过半句怨言吗?还不是被贬职解官,然后乐呵呵地回老家种地,一旦朝廷要用他,他便立马出山收拾败坏的局势。
      一想到这里,俞大猷就觉得自己委屈啊!不过好歹也是多年宦海起落的人,俞大猷这份失落并没有表诸于外,反倒是身旁的副帅刘恩至心有不服,口中还会骂几句。
      “皇上御赐军号军旗,这戚南塘也就是交了好运,抱上了林先生的大腿。”
      刘恩至愤愤不平地说道,遍数东南诸将的战绩,有谁能比得上俞大猷,他自己也是和戚继光有交情,乍浦之战里,他也配合过戚继光算是有战友情的,可越是如此他便越发忍不住要去嫉妒戚继光。
      眼下戚继光才三十岁,便已是一军参将,如今又入了天子的青眼,他那虎贲军的军号军旗赐下,那就是天子亲军一流,日后只要战场上得了功劳,那往上升任总兵简直就是轻轻松松。
      “这话就不要说了,乍浦之战,戚老弟确实打得漂亮。”
      俞大猷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虽然他复盘了乍浦之战后,觉得戚继光能有那么大的斩获,多赖于林河的奇谋还有运气,但是在最关键的选择上,戚继光身为主帅却是一次都没有做错,也是难以抹杀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俞大猷没来由地想到了这句诗,可真要论起来,他觉得自己比李广还要倒霉,李广难觅封侯,确实是几次出征匈奴,要么迷路,要么失期,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可他自己呢,这些年南征北战,每次立了功劳,却总是莫名其妙地不得上官的待见,功劳打了折扣且不说,有时候打了胜仗还有过无功,这跟谁说道理去。
      听到俞大猷的话,刘恩至也没再抱怨了,再说下去就显得他小肚鸡肠了,更何况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来着,戚继光真要能往上走,对他们也不是没好处。
      见刘恩至不再言语,俞大猷也沉默了下来,其实对于这位老将来说,眼下的处境已经让他很满意了,浙江水师的总兵官位他其实并不在乎,或者说他俞大猷从来都不是恋栈权位的人,这段日子是他自为将以来最舒坦的日子。
      胡宗宪兑现了他的承诺,对于浙江水师只负责军粮饷银,其他事情一概不过问,同时也命令地方官府要配合他行事,眼下新军的人员招募都是他一力为之,除了军饷,胡宗宪还额外拨给了一笔安家费,如今他这里新军上下也是士气极旺。
      哪怕是按着戚继光那三个月的高强度新兵操练,这些新兵也都坚持了下来!
      看着烈日底下,一丝不苟地完成着训练动作的新兵们,俞大猷心里的失落淡化了许多,他相信这些新军只要完成三个月的操练,便可以上阵,在海上即便遇到那些积年的悍匪也不会落于下风。
      和戚继光的新军不同,俞大猷这里招募的都是沿海渔户的青壮,大明的渔户本就属于贱籍,向来都是过惯了苦日子,东南沿海之所以走私猖獗,下海为盗的人多如牛毛,其中不少便是为了活下去而铤而走险的渔户子弟。
      当年执行禁海政策的朱纨最后因为得罪东南沿海的缙绅豪族而被诬下狱,最后自尽而死,作为当时朱纨手下大将的俞大猷并没有多少愤怒,因为朱纨的海禁政策固然让那些私通海盗的沿海缙绅利益大损,也确实起到了压制“倭乱”的作用,可那不过是饮鸩止渴,朱纨的海禁政策,最后最倒霉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
      当时东南沿海因为朱纨的禁令,片板不得下海,又关掉了所有的私人船厂,船只充公,不知道多少沿海渔户子弟因为活不下去而投了倭寇,而自那之后官军的战船也极难得到补充。
      朱纨死后,俞大猷为将时,官军的战船还得重新想法子召集工匠打造,结果因为当年朱纨的禁海政策,很多熟练的造船工匠,不是死了就是改投他行或者索性去投了倭寇,到最后他这个堂堂一军之将竟然成了造船的行家,何其可笑。
      便是那时候,俞大猷对于文官们的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质疑,要知道朱纨这位曾经的浙江总督,已经是文官里算是有

第三百七十二章 佛系武将俞大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