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至于文坛地位更是休提,林河这篇长文一出,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如此刷名望的好机会,胡宗宪怎么能轻易放弃,就算他文采不行,让徐渭捉刀代笔挂个名也好,可是颜钧这老头实在是战力惊人,便也只能作罢了。
想着当时那热闹的场面,嘉靖皇帝都忍俊不禁不由笑了起来,说起来还是李芳贴心啊,知道第一时间就收了这林先生的手稿,不过这老货说什么要仔细装裱一番后才送到京师来,估摸着是要放在身边多观摩一会儿,毕竟这位林先生的书法也是自成一家的大家法度。
不过林河在这桩事情上,最叫嘉靖皇帝觉得贴心的是,林河在那篇《科举源流考》里把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还有历朝历代用人考试的那些东西说得通透以外,并没有再说什么朝廷当如何改革科举学校八股的东西,而是私底下又写了一篇文章,让李芳以密折呈上,只供他这位君主参考之用。
林河这样的做法无疑让嘉靖皇帝心里很舒服,哪怕科举确实有问题,八股取士也有大问题,但是林河一介白身,若是仗着一点名望便公然指点江山,便是最得罪人的做法,只不过这世上太多人一旦有了些成就便飘飘然,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有多少了。
而林河这种一切唯上,只考虑嘉靖皇帝心态的做法,无疑让嘉靖皇帝能有十分的好感,要知道便是当年最得嘉靖皇帝信任的首辅张璁,也曾为了变法改革的事情和嘉靖皇帝硬顶过,惹得嘉靖皇帝十分不快,不然的话张璁也不会三起三落,被嘉靖皇帝敲打。
当然林河平时和李芳会面时,言语里那些“皇上修个园子怎么啦,不就是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那些当官的借机贪污中饱私囊,把造价提到一二百万两银子,捞得那么狠,最后还叫皇上背了黑锅。”之类的言论,更是叫嘉靖皇帝大生好感,要不是林河年纪太轻,又没有正经功名在身,嘉靖皇帝还真想把林河招到京师来当官。
不过这想法,嘉靖皇帝也就是想想罢了,毕竟林河对他最大的用处,乃是为他赚银子,只不过林河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为他在嘉靖皇帝那里刷足了好感度,即便江南织造局的最后盈利不如预期,嘉靖皇帝也没打算办了林河。
放下手里密折,嘉靖皇帝瞧了眼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殿内的黄锦道,“黄伴,何时来的啊?”
“刚来不久,见到皇爷兴致正高,便不敢……”
东厂的掌印太监黄锦这时候已经到了嘉靖皇帝身后,接替了先前的小太监,为嘉靖皇帝捏着肩膀,说起来自从李芳去了嘉兴府后,他这东厂督主便时常进宫伴驾,不过说了也是奇了怪了,李芳那老货去了那么久,不但圣眷未衰,皇爷口里这老货反倒是越发得宠了。
“以后,来便来了,正好这密折,朕还想和你共享呢!”
黄锦按摩的手法十分不赖,嘉靖皇帝眯着眼,十分受用,然后将手中的密折递给了身后的黄锦,这黄锦也是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老人,不然他也不会把东厂交给他打理,虽然本朝东厂也和司礼监一样名声不显,不过和不能干涉政事的司礼监相比,看上去好像缩在东华门做看家犬的东厂其实在京师里的探子网并不比锦衣卫差太多。
这也是嘉靖皇帝如此信任陆炳的原因之一,因为那么多年下来,东厂已经证明,陆炳从来没有欺瞒过他,锦衣卫做的每一桩事情,他这个皇帝都是知道的,哪怕是当年陆炳跟着严嵩一块构陷夏言,陆炳也是入宫密奏过的,更何况想要夏言死的本就是他自己。
“老奴谢过皇爷!”
黄锦小心地接过那本密折,接着便看了起来,他看得飞快,可以说得上是一目十行,说起来这也要拜林河所赐,因为但凡是李芳这边的密折通通都是横排版,嘉靖皇帝眼下看习惯了这横排的密折,对于那些竖排派的奏折更加瞧不上了,要不是他一年都看不上多少朝里大臣的奏折,他都想让严嵩去朝中下令今后官员们都用横排来上奏折。
“林先生真是大才啊!”
黄锦看了好一会儿,才把林河那篇《科举源流考》给看完,然后忍不住赞道,他当年便是嘉靖皇帝身边的伴读,后来又进了内书堂读书,真要论起学识来,怕是比大明朝里大半的进士都要强不少,毕竟他不但是东厂的掌印太监,也是司礼监的监事,放在前朝那便是能和内阁的阁老们谈笑风生,商量国事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刷满嘉靖的好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