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眼下李芳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就在身边,只要他能找出眼下漕运的弊端,想来也是能帮一下薛家这样的渔户贱籍。
说起来,林河最看不上朱元璋的一点,便是设立了诸多贱籍,而且是世代相传,虽说这是历朝历代的旧规陋俗,但是朱元璋自己就是苦出身,号称得国之正无出其右,实在是不该这般。
虽说中国号称早就结束了奴隶制,但其实秦汉以来,奴隶制这个玩意一直都没有消失,而是以所谓的贱籍保留了下来,乐户、惰民、丐户、世仆、伴当、?户等等这些全都是所谓的贱籍,一直到雍正手上才被彻底废除。
性空见林河答应,便自是离开了,他眼下那猪倌当得很是乐在其中,每天都在监造猪舍,然后给那些收来的猪苗编号,用林河口中的科学养殖方法进行饲养观察,可比他过去当和尚时有意思得多。
……
性空离开后,林河亦是出府去了嘉兴府府衙,在漕运这事情上,他能请教的人不多,但徐渭绝对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是他和徐渭关系莫逆,什么话都方便说。
尽管至今仍旧是白身一个,但如今嘉兴府这边官府上上下下,哪敢把林河当普通人看待,刚到了府衙大门侧门,便有值守的衙差上前问候,“林先生,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
“文长兄可在府衙?”
“文长先生今日还未出去,小人这就带您过去。”
那值守的衙差朝同伴打了声招呼,便直接带着林河往里面去了,眼下胡宗宪这位直浙总督驻于府衙,沈科这位新知府又不管事,徐渭作为总督衙门的幕僚长,反倒是在府衙里真正管事的,如今府衙上下都知道林河乃是徐渭的至交好友,但凡是林河过来,都不需要通禀,直接带去见他就是。
不多时穿过前堂正院,林河便见到了在院落里树荫下温酒看书的徐渭,于是不由大笑道,“文长兄好雅兴,看起来我今日来得正巧。”
“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本来是想去寻惊仙你的,不过想想你最近也忙的要死,便没有过去,没想到你倒是自己来了,来来来,先喝几杯酒,然后为我吹奏一曲新曲。”
看到林河,徐渭连起身都没有,仍旧是懒洋洋地举着酒杯喝酒,前段时间他一直是忙得脚不着地,乍浦大捷过后,朝廷颁下了赏赐,还有平湖那边兵祸过后,各种善后的事情一堆,总算是全部忙完了。
那带路的衙差很识趣地退了出去,林河自是搬了把摇椅躺在了徐渭边上,然后拿起了那暖得微醺的米酒喝了起来,这些日子他也慢慢习惯了空闲时小酌几杯,毕竟这年头大明的饮食称不上丰富和精细,别看后世那些书里吹古代饮食如何精致,但实际上就是名头好听,而且真正玩出花样的还是得到了清朝,眼下大明这饮食最好的也不过是体现在浪费二字而已罢了。
和徐渭聊天时,徐渭便曾和林河说过一个段子,北宋的蔡京算得上是穷奢极欲,宋人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记载,蔡京做宰相时,有一次在府中宴请属下官员,席间有一种“蟹黄馒头”,也就是蟹黄包子,味道异常鲜香。但费用也是不低,光是这一道馒头,就花去一千三百余贯钱。
这一千三百贯钱差不多等于后世三十万软妹币的购买力,不过人家蔡太师吃蟹黄包子虽然奢侈,但却是大宴宾客,那熟蟹摘了蟹黄以后,仍旧是做成菜品上宴的。而眼下大明一些穷奢极欲的缙绅,那饮食上可比蔡太师浪费多了。
鹅在大明属于美味,价格比鸡鸭可是高多了,一只鹅差不多要卖四钱多银子。而徐渭年轻时有次在松江府,便曾见识过当地一位致仕的官老爷大宴宾客,当时有道烹鹅掌的名菜,端上来只是小小一盆,可是却极为美味。
徐渭吃过以后,也是念念不忘,于是便去打听了做法后才知道这道烹鹅掌乃是要将活鹅赶进大铁笼,其笼底放置有炽热的炭火,笼旁盛有调制好的酱汁。待铁笼底灼红,鹅在笼内环走,不胜掌痛,需要不时饮酱汁自救。等到鹅被活活热死后,“则全身脂膏,萃于两掌,厚可数寸,而余肉悉不甚食矣”。
也就是说这道烹鹅掌到最后整只鹅便只取了两只鹅掌入菜,其余全部被丢弃,而当时徐渭参加的那次宴会,光这一道烹鹅掌便用去了三百只活鹅,而那剩下的鹅肉全部被丢弃,其奢靡浪费可见一斑。
林河当时听了之后,也算了一下,这道烹鹅掌光购买活鹅就得花上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相当于八万软妹币,也难怪徐渭对那些缙绅没什么好感。
第三百零八章 烹鹅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