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五章 科举黑幕[2/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对于嘉兴府众多的读书人来说,林河此时这番话若是被他们听到了,定是会羡慕得双目流血,要知道在嘉兴府这样的科举强府,那些被府试刷下来的读书人跑去西北和北方,乡试中举都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偏偏却在嘉兴府这种书香门第扎推的地方,连童子试都是要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
      便好比林河的弟弟林汉文,在秀水县的童子试里考了前三,进了府学读书,看上去够牛逼了吧,但是放在嘉兴府,也只能算是中上之姿。所以这科举考试,主要还是拼的财力和关系,最后剩下的才是所谓的天赋。
      如今大明开国已经过百年,早就是寒门难出贵子,那些没有足够财力的平民之家培养孩子进学读书,顶多也就是开蒙识字,最后找个落第酸儒做老师,一辈子也只能做做打油诗写些狗屁不通的酸文,皓首穷经连乡试的资格都得不到。
      一套名家集注版的四书,先不说价格,你便是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到,更遑论什么请名师了,偶尔一些所谓的寒门天才能遇到个好老师,不过是那些致仕的官员在地方开书院办学,对他们进行的投资罢了,想要完全靠自身的努力上位,那还是洗洗睡了吧!
      对于陆绾绾和赵芊芊,林河从来都不会让她们成为不谙世事的白莲花,一些朝廷和这个世道的黑幕他也全都是当做八卦说给两人听的。
      “我还以为科场中第的士子个个都才高八斗!”
      陆绾绾听着林河在那里吐槽大明的科举,听到一些士子其实连作诗都做不好,却能通过乡试,也不由咋舌的。
      “大明的科举,就是把人往废物里培养的,那些真正能做事的官员,都是靠杂书学来的本事,那些精读四书五经的,不是蠢就是坏,要么就是又蠢又坏。”
      林河对于大明的科举,当真是不抱任何希望,实际上如今大明就连科举考场上的公平和择优录取都做不到,眼下大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里面可是大把的国子监的贡生参加,这些贡生可不是各地那些苦逼的普通生员能比的,里面充斥着权贵和官员子弟,这些人参加乡试,只要混个举人,自然有关系去外放做官。
      不像那些就算考中进士,但是朝中没有背景势力的,还得在京师苦苦熬着,要么滚去苦寒偏僻之地当官,要么回家去当个土财主。
      大明朝的科道言官,为什么到后来全是一群大喷子,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只读了四书五经的穷鬼,只要有钱有好处,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喷的,反正他们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一顶道德的大帽子一扣,就先站在了不败之地。
      一个正儿八经的正途进士身份,对林河自然是好处很多,放在刚开始的时候,林河对于获取进士的资格,自然觉得千难万难,但是和赵文华陆炳这等大明朝廷里顶级的文官权贵交流之后,才发现大明的科举制度实际上早就崩了。
      如今大明每年的授官,有将近四成其实是所谓的恩荫官,就知道科举取才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更遑论每一科的进士里,真正的人才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真有能力的却很少有背景,还得从穷乡僻壤的地方一步步往上爬,中间一个运气不好就得蹉跎大半辈子。
      就拿赵文华这个日后的便宜岳父来说,林河和赵文华交流久了之后,发现这位便宜岳父其实能力强的很,不但是搞阴谋诡计,政治斗争的能力点满,在那些清流官看不起的杂务方面也是极为擅长,起码一些管理学上的东西,简直就是一点都透。
      可是赵文华这位嘉靖八年的进士,在刑部观政时,却是在底下的主事这等低级职位上熬了很多年,直到认了严嵩做干爹,才一步一步爬到了今天的地位。
      所以和林河说起科举时,赵文华这位世人眼中的大奸臣毫无敬畏,甚至把科举当做是块遮羞布,什么为国选材全都是糊弄人的,这历年科举的三鼎甲里出过什么有用的人才么?倒是那些名次不怎么样,从地方基层上一步步干起来的官员里倒是有些人才,只不过大明自英宗皇帝以后有了以后那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那翰林院的庶吉士成了内阁辅臣的“储相”。
      也就是到了嘉靖皇帝这儿,因为早年大礼仪之争,再加上对文官们的厌恶,嘉靖朝才有了杂流官的出头机会,只不过依然是寥寥无几能有几人拼出个前程来。
      “本次府试,题目是文长兄代为出的,他都已经帮我做了一篇四平八稳的八股。”
      林河最后透露了一些本次府试的消息,才让赵芊芊和陆绾绾彻底放下心来,不过也让两个少女对那些所谓的科场才子没了任何原先的憧憬和向往。

第三百零五章 科举黑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