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矩的理想[2/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林河面前却是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弟子。
      在内朝的读书堂,冯保自然也是饱读诗书的,真要说起读书来,这位日后的大太监可一点都不会比那些书香门第的读书种子差。只不过冯保读的书越多,就越不明白那些圣人的话到底有什么用,至少朱熹的四书集注他也是翻烂了的,却不明白这四书何以能治理国家。
      原本的冯保是迷茫的,可是在林河这里,他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林河从来不说什么圣人之言,有的只是各种迥然不同的知识,还有被主流读书人所不认同的奇淫巧技,但是这一切却都深深吸引着冯保。
      冯保在林府先是学会了阿拉伯数字,然后便是小学算术,接着他也学了复式记账法,用过之后发现利用这种算账法,那效率比起过去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
      就像是一块干涸的海绵,冯保在林河这里吸收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他的胆子向来很大,甚至有时候会和林河讨论朝廷政事,本以为不大会有回应的冯保却没想到林河每次都会回应他,然后便是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让冯保大开眼界。
      在林河这边,读书人的神圣光环被彻底退去了,甚至于冯保隐隐觉得,在这位林先生口中,其实大明的读书人里,只怕大半都是文盲,也许只有上完林先生口中的高中课程,才能勉强算是个读书人。
      “这里有两份东西,你们可以先看一下。”
      看着陈矩那嘴角还剩下的一点酱渍,林河便知道眼前这两位日后万历朝的大太监已经吃过了,倒是可以慢慢和他们谈事情了。
      林河分别把胡金水和夏阳两人整理的账册给了冯保和陈矩,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那册子上什么内容,竟然让林河如此郑重。
      冯保接过翻开以后,发现那册子里竟然是濮院镇历年的税赋记录,他初时还有些不明白林河的用意,但是随着一页一页往后看,他的脸色就变了。
      数字不会骗人,这是林河经常挂在嘴边用来教育他那些学生的一句话,冯保也是深以为然,现在的他可不是还在京师时对于数学粗通的状态,更不用提胡金水在写这册子的时候,早把濮家的问题全都点了出来。
      在冯保眼中,这濮院镇的税赋这些年一直都是递减,而且最关键的是缴纳税赋的户口也是在不断减少,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里,那濮家只怕是在损公肥私。
      离开京师那么久,冯保也早就一路见识到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被大明王朝倚为基石的士绅们疯狂的逃避赋税,兼并土地。
      这些年来,那些得了功名或是还乡致仕的官员缙绅都是在兼并土地,同时利用朝廷给予的特权逃避税赋,要知道朝廷对于有功名的读书人虽然有优免田的特权,但按照良法也是有限额的,但实际上如今大明缙绅官员的优免田全都超出了限额,所有人都是在逃避赋税,甚至是公然抗税。
      士绅们不交税,可是地方官府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税赋却不得不完成,于是自然便只能转嫁道下面那些小民头上,朝廷规定的田税赋役没法加,那边巧立名目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剥削下民。
      濮院镇里,自从濮家强势以后,也是兼并了不少土地,另外那些蚕农为了规避赋税,也是把土地或投献或挂靠在濮家名下,原本该向官府缴纳的田税改成了向濮家缴纳,当然濮家收的钱肯定比官府少上好几成。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如今大明各地,巨室豪强和地方官府之间的潜规则,当然若是那地方官是个有手段而且强硬的主,自然也是能让濮家这样的乡绅收敛点,同时吐出一些钱财来补贴府库,一般能做到这地步的就已经称得上是青天大老爷了。
      刘存义在平湖为什么不受平湖士绅们的待见,便是那些士绅要靠他这个强项令抵御倭寇,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捐,掏钱缴税,不然的话刘存义哪来的余钱去修缮平湖县的城墙,整顿城防。
      现在乍浦大捷,倭寇被重创,又有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坐镇嘉兴府,平湖县的士绅们自然也是想着法子要让刘存义滚蛋,即便没有胡宗宪,刘存义那个平湖县令也是当不长的。
      “彼辈豪强,实乃国家蠹虫,这濮家当真是该杀。”
      冯保看完那胡金水所做的账册后,瞧出了濮院镇濮家这些年光是从百姓手中收取所谓的投献银便有十几万两之多,不由得大怒道。

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矩的理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