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惊讶,这林府的工人进府之后,都要识字学官话,更是要读书明理,这边吃的也好,工钱也厚道,这些工人若是还不知道知恩图报,做那粗鄙莽夫,那便是猪狗不如了。”
段贵在一旁说道,他其实倒是看着这林府的工人队伍是如何扩张起来的,起先那位林先生因为工人不够用,自家大人本来是打算调集众多人手进入林府,结果那剩下四百人,愣是被这位林先生分作了好几拨人,一拨一拨地加入进来。
一开始他和其他同僚还觉得这位林先生规矩多,可是后来便渐渐看明白了,那林府原先的一百工人都已经是调教好了的,若是贸然一下子加入那四百多新工人,必然是会让林府原先的秩序规矩大乱,但是每次都是几十人进去做工,等两三天后再加入新的,那这规矩便能以老带新,不会出半点问题。
而这被那位林先生称作是一门名为管理的学问,段贵也是颇为认同,在他看来这管理的学问亦是一种带兵的学问,难怪那位戚将军时不时来林府,还有那位俞将军,也是隔几日便要从乍浦赶来一趟。
罗龙文听着点头不已,听了段贵对于林府的种种介绍,他才发现自己眼界之小,想他也是当年在歙县以制墨起家的豪强富商,对于这使唤人的学问也是向来自诩得意的,可是和这位林先生一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至于林府教那些工人识字读书,颇有些离经叛道的举动,罗龙文一点都不在乎,他本就不是那种普通的俗儒,要不然也不会少年时亲自跑去别人家装成小工偷学制墨技艺,甚至他以前也想过教家里的一些墨工读书识字,可是要花费的时间实在太长,而且也没什么效果。
眼下看着这林府的工人秩序井然,最关键是身上有一股读书明理的气质,这让罗龙文实在好奇那位林先生发明的拼音还有简体字到底是何等样的东西。
……
“这地方,该这么……”
一路上,罗龙文不时看到那些分工的工人小组里,似乎有工头一样的人物在教边上的工人看图纸,一时间不由大为好奇。
“这造房子还要对着图纸来?”
罗龙文当年给自家造罗家庄时,虽然也有草图,可那也就是大致比划个样子,房子全都是老师傅们按着法式做的,他倒是不曾见过造个房子还要严格按着图纸来的。
“这些房子,每个地方都有标注,林先生管这叫标准化,那些工匠们用的尺子也是林先生重新厘定的。”
段贵在一旁解说道,他最近倒是时常跑林府,对林府的一些异常之事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如今这林府上用的乃是林先生另外捣鼓出来的一套度量衡制度,比起原来那些尺寸斤两各有换算方式,这位林先生用的全是十进制,简单方便,只要学会了那阿拉伯数字,换算起来比原先要方便得多。
度量衡这东西,朝廷虽然有规矩,但是民间不同地方,也有乱七八糟的用法,林河自己搞一套标准化的度量衡,你要说犯忌讳,当然是犯忌讳的事情,但问题是林河如今背后有人,不说锦衣卫,便是那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李芳,关系就和林河不错。
之前林河已经献上了《嘉靖正音》,那么这套来自后世的科学体系下的度量衡再冠以嘉靖皇帝的名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有明一代,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嘉靖其实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强势的皇帝了,嘉靖年轻的时候,甚至还动过废除孔子王爵的念头,当时甚至也有官员上奏请除孔子王爵,虽然这事情没办成,但也足以看出嘉靖皇帝的强势。
很多事情,对于嘉靖来说,不是愿不愿意,而是看有没有好处,起码林河觉得自己拿出来的这套度量衡制度有助于大明搞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有好处,那他自然便有办法去说服李芳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更何况眼下嘉兴县里,林河还多了一个好帮手赵文华。
赵文华是奸臣不假,可他的确是个有本事的奸臣,东南剿倭,除了胡宗宪,如今在南京整顿军备的兵部郎中唐顺之,便也是赵文华跑去请唐顺之出山并向朝廷举荐的。
因为早年曾经但任过小吏的缘故,赵文华便是那些清流和翰林官口中的浊流杂官,精通庶务,林河拿出的那套以十进制为核心的度量衡,对于赵文华来说,一目了然乃是方便百姓的好东西,只不过在以前没人拿出像林河这么成熟的一套方案来取代原有的。
当然对于赵文华来说,林河这套度量衡制度一旦被嘉靖皇帝所喜欢,那么作为举荐者的他自然也是有一笔政绩可以捞到手,于公于私,他自然都是大力帮林河向李芳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安利这套度量衡制度。
第二百八十八章 度量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