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种清官好官,但也还有着些道德底线,陶元泽这样的人,在他看来已经不配称之为人了。
“东翁何必生气,这东南士绅里,像是陶元泽这样率兽食人的又何止他一个。”
陈师爷在一旁看着义愤填膺的自家老爷,却是在一旁慢悠悠地说道,他当了这么多年师爷,也换过好几个东家,知道眼下这位老爷,还是见识得太少,像陶元泽干的这种事情,对于那些士绅老爷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只是一般很少会有人把那些女孩给弄死的罢了。
“是啊,我也只能装糊涂啊!”
陈松颓废地坐下了,师爷说的没有错,这大明的士绅便是这个样子了,锦衣卫查出来的那些案子事情,若不是锦衣卫出手,又有谁会去在乎几个黔首黎庶的死活,便是那些百姓自己都没想过要告官。
另外就算报官,只怕连衙门的大门都进不了。自己这个县令就算知道这些事情,就真有胆子去管吗?
一时间陈松陷入了自我怀疑中,他怔怔地看着手上的卷宗,不知道自己这些年苦读科举,做官究竟为的是什么了?
“东翁不要想太多,想多了无益,不管如何,这次锦衣卫虽有株连,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情,将那些恶迹斑斑的乡绅处理了,东翁自可以借机施展胸中抱负。”
陈师爷在一旁劝道,这位和自己乃是本家的县尊老爷其实人不算坏,也不贪赃枉法,只是性子委实优柔寡断了些,不是那种做大事情的人,不过若是有了具体的规划章程,又有人能帮他们分担那些士绅压力,这位老爷还是愿意为底下的黎民百姓做些事情的。
“是啊,多想无益,师爷,你说本县接下来该怎么做?还要继续袖手旁观,置身事外吗?”
治下出了陶元泽这样的败类,虽然和陈松这个县令没关系,但是这年头人家可不会这么想,甚至那些别有用心之徒,会说他这个县令人浮于事,不作为乃至于秀水县里还有这等耸人听闻的恶行。
“之前不知道锦衣卫到底想做什么,东翁自然是镇之以静,但是现在看锦衣卫的办案风格,实在是有理有据,东翁也当有所作为了。”
陈师爷在一旁说道,而他这般起劲,鼓动自己这位耳根子颇软的县尊老爷奋起作为,却是因为私底下徐渭这个总督衙门的幕僚之长和他见了个面。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心底里那一点点想做些什么的道德良知,都让陈师爷决定鼓舞自家这位其实很是怕麻烦的县尊老爷,彻底靠向胡宗宪这位直浙总督大人,好为嘉兴府接下来的改革保驾护航。
……
嘉兴县里,县衙的牢房外面,一个穿着麻布衣服的妇人塞了些碎银子给了看守的狱卒,才进了牢里探视自家的丈夫。
那妇人原来便是原来嘉兴码头帮老大吴三的妻子,吴王氏,这吴王氏乃是典型的大明女子,从小被自家那个秀才父亲灌输了一脑袋的三从四德,哪怕知道吴三不是什么好人,可是眼下吴三被判了个死刑,她还是来看他。
“你怎么来了?”
吴三看着眼前相貌平平的妻子,没了往日里的凶狠,人到临死,他才念着这个妻子的好来,尽管当初他在花月楼的时候,还跟阮玉娘说要毒死这个妻子。
吴王氏也不说话,只是在那里哭泣,吴三还在的时候,虽然时常打骂他,可是毕竟也让她和孩子过上了好日子,家里住着大屋,有丫鬟使唤,可是吴三被抓了以后,官府抄了吴家,吴三原先那些手下也来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吴王氏自己娘家没什么人,如今她一个妇道人家又没什么本事养家,便是会做一些针线活,给人浆洗衣服也是没法子养活两个孩子,而且她也没什么姿色,便是去做那半掩门的皮肉生意,也没什么人光顾。
“我知道我混账,我对不起你们娘几个,可是我……”
吴三在那里哭喊着,他也是后悔自己当日怎么就眼瞎去招惹了贵人,如今他死不足惜,可是自己那两个孩子该怎么办,自己家的亲戚早就和他断了来往,至于那些所谓兄弟手下,更是一个都靠不住,要不是官府抄了他家,估摸着就是这群好兄弟去他家里抢东西了。
于是夫妻两个在那里抱头痛哭,最后吴三才道,“我死了以后,你要不找个人改嫁了吧,便是孩子跟着夫家姓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能好好活下去就成。”
吴王氏没想到丈夫被判了死刑,反倒是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可她只是摇了摇头道,“出嫁从夫,你死了我会为你守节,咱们的孩子,我会好好教养他们,不叫他们走了你的老路。”
第二百八十七章 投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