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林河,俞大猷戚继光宗礼都是武人,没什么讲究,有林河这一开岔,顿时便消了那高手见了高手的气氛,一行人进了林河的书房,这时候那套胜利号的图纸还摊在桌面上。
戚继光和宗礼一眼就看到了,宗礼还好,他是北边的将领,对于水战一窍不通,甚至深恶痛绝,他至今还记得刚到浙江时,自己从官船上下来时双腿发软的那种虚弱无力,从那以后,他就发誓,除非必要,否则的话他绝不做船赶路。
和宗礼不一样,戚继光是个识货的,而且历史上他虽然以陆战出名,但是指挥水师一样在行,更重要的是,他同样精通武器设计和改良。
之前林河给他看的燧发枪图纸,早就让戚继光惊为天人,此时看了那巨舰大炮的图纸,他一时间更是忘了说话,只是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图纸上。
看着戚继光那聚精会神的样子,俞大猷一下子大生知己之感,反倒是对于宗礼,他虽然客气,但是心里面并没有把宗礼当成什么人物看待。
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个人其实都是孤高的,只不过俞大猷是从内到外的孤高,而戚继光却是内里孤高,外在圆滑。
见戚继光看着那套胜利号的图纸看得入神,林河和俞大猷也没有去打扰他,作为主人,林河招呼着四处打量的宗礼坐在了沙发里。
也不怪宗礼好奇,这豪宅大院,他不是没见识过,但是像林河这般古怪的书房他却是头一回见到。
“宗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对于宗礼,林河没太多想法,只是想着宗礼的河朔军,若是训练得当,能增加一些战力也是好的。
“林先生。”
现在宗礼可不敢像当初见林河时那般装傻托大,在嘉兴这边见识过林河那恐怖的人脉关系后,宗礼已经把林河当成了要紧紧抱住的粗大腿,在他看来自己今后是喝西北风还是立功升官,可全在这位林先生身上。
宗礼是粗人,可是大明武将里头,他这样的粗人占了九成九,真以为一个粗人没什么太大的背景就能爬到参将的位子上,该拍马屁跑关系的时候,宗礼从来都是狡诈如狐狸的。
宗礼刻意讨好,林河自然不会给什么脸色,反倒是很耐心地接着宗礼那略微有些拙劣的话头,俞大猷就在一旁看着听着,除了打仗的事情以外,俞大猷其实是个无欲无求的性子,他虽然不喜欢宗礼的做派,可是也不会去说宗礼什么。
大明的武将里头,宗礼这样的已经算是忠臣干将了,起码东南剿倭的时候,河朔军每次出战也都出了死力的,伤亡亦是不小,比起那些只是盘剥喝兵血,一旦出战就望风而逃的家伙已经好了太多。
俞大猷也就由着林河和宗礼在那边互相吹捧,半日相处下来,他已经知道林河是那种极为狡猾的人,可是他并不讨厌这份狡猾,在他看来林河的狡猾是用在该用的地方,先前和他说正事的时候,他可是没有半点隐瞒,相反倒是极为真诚的。
毕竟眼下林河要办的头等大事,除了江南织造局以外,便是垄断东南沿海走私的事情,而俞大猷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毕竟俞大猷是最适合担任浙江水师总兵的人选,这也是林河建议胡宗宪对俞大猷要真诚一点不要套路的缘故。
而在之前的谈话里,林河也是从俞大猷那里一番简单试探后,知道俞大猷对于胡宗宪的暗示其实心知肚明的时候,索性就把话讲开了,当然在那之前他也是借着胜利号这艘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一级风帆战列舰的图纸,让俞大猷认同了他那番金钱至上的理论。
没有钱,什么都办不成!没有钱,朝廷财政枯竭,别说剿倭的军费,便只能加重老百姓的赋税,搞得不好倭寇还没有剿灭,老百姓就要起来造反了。
后世对嘉靖末年的东南大倭乱的研究可比这个时代要透彻得多,东南禁海导致原本蓬勃发展的民间海上贸易的大批普通商人还有以此为生的沿海渔民百姓失业破产才是真正让倭乱持续的主因。
俞大猷确实是那种情商不高,不知道如何做官的将领,但是他的智商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对于东南倭乱背后的真相,他这个老于沙场的宿将可比戚继光要看得通透的多。
但是看得通透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俞大猷在他的立场上已经做到了他能够做的极致,只要朝廷征召,他便立马上阵剿倭,为的只是沿海百姓少受倭寇的荼毒之苦罢了。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提点宗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