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功劳太大,只怕一旦报上去,很多人都会眼红,可偏偏这一仗是戚参将这一营人马硬生生打下来的,而总宪大人也是亲自坐镇平湖,旁人就是想分润功劳也是没有法子,官场上那群腌?货色,向来是我得不了好,你也休想独占好处的。”
几杯酒下肚,徐渭脸上面色微微发熏变红,反正营帐里也没有旁人,索性和林河抱怨了起来,他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拼命赶来,要栽赃嫁祸徐海谋逆造反,这样杀了那八千倭寇俘虏就不容易被人找到借口攻讦胡宗宪。
“文长兄,那赵文华如今加了工部尚书,又是总宪大人的恩主,算起来这份功劳他也有份。”
“赵文华这个人,虽然是小人,但也是讲义气的,总宪大人一向对他恭敬,他对总宪大人也是极为关照,所以这次总宪大人立下这般大的功劳,以他的性子也必定是会极力维护总宪大人的,而且此战过后,他在严党里的声势威望也会大涨。”
提到赵文华,徐渭也是来了精神,在他看来赵文华其实乃是他们在朝中的关键人物,有赵文华在京师,胡宗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有人说话,只不过赵文华和严世蕃关系不太好却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情。
“赵文华此人,确实有贪财的毛病,不过贪污十多万两的军饷,那就是个笑话,这些银子里他贪墨个三四万两倒还说得过去,其他都是拿去孝敬严首辅了。”
听到林河口中担忧赵文华会因为贪墨军饷而被人攻讦,徐渭却是笑着不以为意道,他当然不知道赵文华马上会因为罢黜贬值在家而突然暴毙,死人自然是没法为自己辩解的,所有的黑锅自然都是赵文华背掉了。
看到徐渭也是并不在乎这件事情,林河便知道赵文华的死多半便是严世蕃干的了,这种所谓的暴毙,说穿了就是手段高明的暗杀,他那个老师孙玉伯说过,大明朝暴毙的官员里多有是被政敌暗杀的,只不过查不出手脚,便没法放到台面上说。
当然通常,这种暗杀是极少见的,毕竟官场上混,还是要讲规矩的,破坏规矩的人恶的客不仅仅是当官的同僚,更重要的而是会恶了皇帝。
不过严世蕃这个独眼龙,实在是个极狠的人,他可不会管什么规矩不规矩,挡了他的路的人,他都会不择手段地去干掉。
“文长兄,不可掉以轻心啊,赵文华乃是总宪大人和严党切割的关键人物,赵文华若是出了事,总宪大人在京师没了靠山,便只能依附严首辅了,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严首辅年事已高,只怕没几年日子好活,那位小阁老又不是个知道收敛的人,而且手段狠毒,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将来严家必有倾覆之祸。”
林河一边想着,一边组织着言辞,他不希望赵文华死得太早,这个家伙历史上在成为严党干将后,和严世蕃关系不好,他后来被贬官罢职,也是因为起了自立之心,才会有后来那样的下场。
关键是赵文华这人性格过于张扬,属于小人一朝得势便要弄权的人,他以为自己羽翼丰满能和严嵩扳手腕,可事实证明他大错特错。
“你的顾虑我知道,不过赵文华这个人性格固执,只怕总宪大人未必能劝得动他。”
被林河这一说,徐渭也不由有些担忧起来,他如今一生的理想想要实现,大半都要落在胡宗宪身上,没有胡宗宪给他们遮风挡雨,林河如何放开手脚在嘉兴府大干特干,要知道哪怕林河成了陆家的女婿,陆炳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实际上还不如胡宗宪能为他们做得到,因为陆炳是皇帝的心腹,还是锦衣卫指挥使,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的。
“不需要总宪大人去劝,只要提个醒就可以了,赵文化不是愚蠢之人,他肯定能想通其中的关键的。”
林河在一旁道,从他阴谋论的角度分析,赵文化的暴毙,肯定是他手上有能扳倒严党的证据,就算不能扳倒,也起码是能让严嵩父子感到害怕的东西,不然的话他是不会突然间暴毙身亡的,孙玉伯说过,暗杀政敌分两种,一种那当真是那些官员到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做的选择,另一种就是皇帝默许,当年杨慎被贬云南,有人买凶想要半道截杀杨慎,真当锦衣卫不知道吗,不过是嘉靖皇帝也希望杨慎去死,只是杨慎够机敏,提前换道躲过了追杀罢了。
“仅仅是提醒的话,倒是不难。”
徐渭放下酒杯,手指轻轻敲击起了案几,事实上这段日子他脑海里一直都萦绕着林河所说过的整个计划,胡宗宪和严党的切割是其中的关键,只要林河能在嘉兴
第一百七十五章 徐海谋逆(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