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镗去辽东没几天,徐有贞的正式任命下来了。朱祁镇下旨昭告天下,加徐有贞为谨身殿大学士,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朝会中,徐有贞在奉天殿的庙堂中,中气十足,一改以前保守的政治策略,采取攻势,向朱祁镇提出自己新的政治主张,聚歼也先,安辽民,通言路,收人心,用儒家思想反复论证其政治主张的正确性。在大殿上,徐有贞气宇轩昂,仪表方正,一身正气,无论从外表、举止、气质、口吻上看,徐有贞的攻势不弱,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
叶三默默站在大臣之中,很仔细地听完,对徐有贞放弃保守采取攻势,从字里行间,都没听到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攻势,军费从哪里来?大明帝国庞大的消耗从哪里来?满朝文武都是满腹经纶,但大部分人都认为徐有贞的想法是好的,是对的。可叶三却在心里质疑徐有贞,这种政治主张好听,但绝对不可能行得通,那只是一句好听的空话罢了。
也许徐有贞也明白这点,大明的物质生产已经很发达,而帝国却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明需要改变,需要建立新的统治机制,那么办法是什么?只有叶三明白,那就是奢侈庞大的地主阶层,消耗了大部分财富。和地主阶层抗衡,徐有贞不敢,也没办法和这些人抗衡。叶三也不敢,他没有力量采取凌厉的攻势,铲除地主阶层。到底怎么办?叶三也一时想不透彻,这个问题就在他心里萦绕,需要他认真的思考。
作为回报,也可以说是条件,内阁在徐有贞的主持下拟票,王翱出任吏部尚书。朱祁镇口谕司礼监批红,批准了内阁拟票,王翱正式出任吏部尚书。王翱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采取攻势,干涉吏部给事中的人选。六部中的六科给事中是专门负责监督各部事务的职能部门,也就是说,吏科给事中的天职就是监视和制衡吏部尚书的,但王翱这时候变成了吏部尚书自己选择监视制衡自己的人,吏部又是执掌全天下官吏任免,这就等于独霸朝纲。王翱出身背景就是文官集团,非文官集团的人立时感到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天头上的乌纱帽就没了。乌纱帽没了还好说,如果被人找点借口把柄,一不留神,脑袋和乌纱帽一起玩完。
于是,各大集团都采取攻势,准备大干一场,保护自己的地位。首先内阁在徐有贞的主持下,又开始讨论对付也先的辽东方略,认为孙镗靠不住,因为孙镗不是自己人。而且几十万大军集结辽东,光吃饭穿衣的银子就让内阁和六部吃不消,让孙镗在辽东一个劲的花银子不干活,朝廷是绝对不能承受的。
内阁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认为,对也先应该采取攻势,尽快解决问题,才能让穷困潦倒的财政缓过气来,才能推行徐有贞的政治主张,徐有贞推行的办法因此显露无疑,不精打细算,不节俭军费,朝廷就得破产。可各大集团选了选人,竟没一个人能执行此方略,最终推选了老好人许彬入辽主持大局,内阁又拟票以许彬为辽东巡抚,主持各方。
朱祁镇得到消息后,心里隐隐不安。各大集团对他也采取了攻势,如果让许彬控制了辽东几十万大军,兵权一旦交到他们的手里,他这个刚上位
第350章 攻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