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程老师连忙问:“怎么了,海子?”
\t海子犹犹豫豫地说:“程老师,我的钱花光了,就剩下几角钱了,买不了车票了。”
\t程老师这才放下心来:“你吓我够呛,我以为咋了呢,原来是没有钱买车票了。好说,好说,我这里有三元钱,正好够车票钱,你快去买,看车要开了。”
\t海子接过程老师递过的钱,乐呵地说:“回家后我立即还你。”海子紧跑几步,恰巧售票窗口没有人,海子将钱递进窗口,买了回程票,然后跟着程老师去站队上车。
\t海子这次竞赛的成绩在几天后回了消息,位于全县七年级组第二名。海子的叔叔谭兴林亲自去县城把奖状取回来。这下,海子的名气就更响了。
\t海子知道成绩的时候,就对刘冬冬讲:“冬冬,如果你和我一起去呢,你保准第一,那么,我保准第三。你不感觉遗憾吗?”
\t“遗憾有什么用呢!人这一生,遗憾的事太多了,我们不能被遗憾打到。我们要去努力,不断变遗憾为动力。海子,就拿你来说吧,你和你那个夕阳下的漂亮女孩,不是留下了遗憾了吗?”刘冬冬总是像大人一样,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这是海子佩服他的主要原因。
\t刘冬冬的话使海子产生了沉思:是啊,自己这么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有资格摆脱传统婚姻枷锁的控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
\t自此,海子在学习上就更加用功了。
\t进入十一月份,寒冷一天比一天加剧,教室开始取暖。谭海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是炉长,负责冬季生炉子工作。今年冬天的这个活,还是摊到海子身上。
\t海子和几个男生,到学校的库房里去支炉具。炉具上早已贴上标签,海子在库房管理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写着“七年级班”的那套炉具。海子看到这套炉具,有些泄气了:“这是什么炉筒啊,都烧成这样了,大小若干窟窿,有的炉筒都扁的不成样子了,拐脖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炉子还没有炉盖,这叫我们怎么使啊?”
\t“对付着使吧,八年级的比你们的还烂呢,总不能让一年级的小孩使你们这样的炉筒吧!”管理员如是说。海子明白了,那些配套好一点的炉具,都配给年级较小的班级了,也就不计较了。
\t海子和同学们将炉具抬回班级,开始着手组装。
\t根据多年的生炉子经验,海子分析了一下班级所在位置的情况:海子所在的七年级班,是学校教室的最西侧,教室的西面是一堵高三米多的土墙,土墙和教室的西墙是一个不到一米的胡同,进去就是女生厕所。这样的地面建筑,导致西风不畅,并且冬季多旋风,特别是回风较多,容易逆着炉筒往回倒烟,烟被憋回来,烟流不畅,炉火就不能旺盛地着起来,炉温就不能提高,屋子一定就很冷。解决的办法是使炉筒封闭严实,且每节炉筒都是按着一个方向顺茬套接,或可解决炉火不旺的问题。关键是炉筒不配套,又有窟窿,海子只能尽量在安装时减少空隙,用钳子将裂开的口子掐平,又用铁丝将炉筒固牢在教室的墙壁上。又用土和泥,将炉筒上的窟窿和拐脖处的裂隙用泥巴封严,找一个破水壶做炉盖。忙活了大半个上午,总算大功告成。点火一试,柴火的生烟像蜗牛一样在烟筒里窝着,一点都不顺畅,除了抹有泥巴的已知漏烟处往外漏烟外,又新增多处漏烟点,海子看着这套炉具,干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看来,今年冬天的日子不好过了。
\t烟熏火燎,是海子这冬得到的最多回馈。时好时坏的天气和时好时坏的炉具相互配合,出尽了海子的洋相。老师们在烟雾笼罩的教室里上课,学生在烟尘肆虐的教室里学习。后来,大家似乎习惯于接受这种环境了,如果哪一天教室里没有了烟,大家反而觉得冷清了,好像很不舒服了。
\t炉火着得不旺盛,教室里的温度就低,学生们的脚冻得慌,就跺脚上课。有些时候还真的跺出节奏来,令海子这个炉长无地自容。
\t天又下雪了。飘飘悠悠的雪花像柳絮一样舞蹈着,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一点暖
第024章:倒霉的炉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