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试飞成功,顺利问世。
现在听黄爷爷这么说,林继飞恍然大悟,为什么当初父亲一定要厂子同意他以总设计师的身份进行歼10的研制工作?又为什么面对着社会经济浪潮带来的剧烈阵痛,父亲会那样不遗余力的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因为那原本就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两代人之间的精神传承和重任转交。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才拥有了第二个生日。他是在用实际行动说明,他会一直爱爷爷,父子俩的心会永远贴在一起,不会因为无情的生死而分离。
男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不会像女人那样通过外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如果你愿意,只需通过那无声变化着的细节,同样能够感受到这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想到这里,林继飞的心中一阵痛楚,为爷爷,为父亲,也为了和他们一样,为了祖国的军用飞机的研制生产事业燃烧了整个青春和生命的人们。
“小飞你要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记得那天在阳台上爷爷平复了情绪后,这般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尽管那时的林继飞并不能理解爷爷话中的意思,但那凝重的表情却永远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任凭时光荏苒,一生一世都不会从记忆中抹去。
“在这十年里,你爷爷虽然遭受到了种种命运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从没有一天放弃过最初的誓言。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尽最大可能搜集着前沿资料、修改设计草图、一点点在已有的框架内添加完善着最新的构想。”
黄爷爷说到这里,眼睛又一次湿润。他想到了1971年的冬天,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他听说老友林怀民生重病的消息,连夜从农村赶到城里探病的一幕。
那时他们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只是偶尔会从彼此来往的书信中得知对方的近况。和别人牢骚满腹的抱怨发泄不同,林怀民显得非常平静。每次除了惯常的问候外,就是诉说下自己的近况。字里行间中,非但没有任何自怨自艾,反而是浓浓的乐观。正如他在每一封信里,都会引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激励着彼此,坚强的面对困境,从容的走过低谷。
然而这次不一样,这次黄爷爷之所以能够得到消息是因为林怀民久病却不听旁人的劝说,始终不肯到医院就医。而此时长子林建国在乡下的知青点插队落户,任衡哲也带着女儿林洁在更加偏远的山区接受改造,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回城。也正因为是这样,经过组织反复权衡,他便成为了最合适的探病者。
“老黄,你这次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想办法劝说老林去医院看病。虽说现在是冬天,但总有一天春天会来的。咱们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尽最大可能将这些知识分子保护起来。尤其是老林,他性子偏内敛、又喜欢多思,这段时间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妻儿又天各一方。就算是看起来乐呵呵的,心里也一定不好受。听人说,这些日子他白天要做检查,晚上还在抱病坚持画图、查资料。你一定要好好说说,身体才是革命最重要的本钱,千万别太熬心力。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你也抓紧上楼陪他吧。”车子在林怀民家楼下缓缓停了下来,领导转身看着坐在后排座上的黄爷爷,忧心忡忡的说道。
黄爷爷点了点头,推门走下车子。在他的注视下,车子缓缓离去。他转身抬头望了望林怀民家亮着灯的窗口,只见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一个人影正坐在桌子后面低头画图。虽然看不清楚模样,但通过动作也能猜测出来他一定非常专注。
唉……不知为何,黄爷爷的心中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酸楚。若不是他拼命克制,怕是会掉下泪来。
就在这一刻,他想起了sf飞机制造厂发展历程中所遭遇的坎坷,想起了那些与同志们不分昼夜、并肩作战、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那时的他们因为有信念支撑,因此总是信心百倍。即便困难再多,也不过是微微一笑。和此刻这凄清的境遇相比,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快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肝胆照汗青……无论身在何种境遇之中,只要精神不倒,就永远都不会被打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如丝如絮的雪花。甘冽的空气沁入心扉,让人有一种莫名的陶醉。
老家伙,我来了,马上就上楼看你!……想到这里,黄爷爷的唇边泛起欣喜的笑容,疾步向楼门口走去。
第19章 殚精竭虑书汗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