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8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6)(7)[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6
      “今天,我宣布——大生三厂开车投产——”
      立在主席台上,张謇单手拄着拐杖,振奋地发表开幕致辞。
      看过紫藤不久,大生三厂正式投产。现在是民国十年(1921),距离规划修建大生三厂的时间,已过去了五年之久。
      彼时,张謇决定在海门常乐镇开工兴建大生三厂,郁芑生也订购好了3.03万锭华特纱机,200台迭更生布机。可惜,因未欧战爆发,设备运输受阻,直至去岁今年初才陆续运抵。在此期间,连大生八厂都已在筹建之中了。
      做足准备之后,才择日宣布开车投产。
      一时间,新闻记者纷纷涌来,社会各界争先来贺,自不必说。
      热烈的掌声中,张謇将单手按下,示意安静。而后,才饱蘸深情地道:“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
      众人屏息以待,但见张謇以手势迎接,扬声道:“这个人,便是一直支持我,支持大生公司的长者,我们的同乡,杨梅汀老先生!”
      掌声如雷,杨梅汀被吴体臣搀扶着,也拄着拐杖,来到主席台上。
      这一年,杨梅汀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比张謇年长十一岁。
      两人目光一碰,干瘪的唇角都绽出会心一笑。
      民国五年秋,大生一二厂的董事们,开会讨论大生三厂的厂址。张謇在外奔忙,并未出席会议,当他得知会议上,修建于上海、汉口、郑州的不同意见后,立马向董事们写信申明自己的主张——海门。
      在张謇看来,在海门设厂,可抵外部势力渗入,充分发展区域优势。至于具体地点,则听从了杨梅汀的意见,在常乐镇以南、青龙港以北的陈仓球湾。
      “杨老先生说,我们海门,是一个重要的产棉区,棉花质量、产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亦因如此,谙熟于纺纱织棉的工人也就更多。工人们多了一个就业机会,我们海门也会建设得更好。你们说,杨老先生说得对不对,我们是不是该感谢杨老先生?”
      掌声证明了张謇、杨梅汀选择的正确。
      掌声退潮之时,张謇又道:“至于说,为何要修在陈仓球湾,还是有请杨老先生来说说吧。”
      杨梅汀清清嗓子,用老浊略带痰音的语声,缓缓道:“陈仓球湾距离青龙港很近,而青龙港则是我们海门通向上海、南通的港口,物料、产品之运输,自然是相当便利。”
      此言一出,赢得了满堂喝彩。
      7
      忙碌整日后,张謇当晚歇在杨梅汀家中。二人躺在摇椅上,看着头顶蓊郁的老槐树,说起尘封的往事,也说起日后的绮梦,惬意之中又透着一丝隐忧。
      此种隐忧,与棉纱的产销有关。1918年,一战之结束,外国资本家们亟需扩大业务,赚取利润,他们一再向中国倾销产品,优质棉纱迅速挤占了市场。
    

第108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6)(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