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2章 雏凤清于老凤声(7)(8)[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
      后院中,回廊萦纡,草木扶苏。
      繁茂的罗汉松,衬着院落中砌有漏窗的围墙,显出几分古雅来。而后院中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则在古雅中透出几分西方建筑的独特韵味。
      这座小楼,叫曼寿亭。
      透过围墙上的漏窗,濠河倒影着粼粼月光,尽收眼底。沈寿凭窗而望,面上露出惬意的微笑。
      一晃四年有余,通州的风月年光,已注入了她的生命。
      刚来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宿舍,沈寿曾在通州女师范学校的宿舍中独居,条件有些简陋。但余冰臣所租赁的屋子,她又是不愿去的。
      张謇见沈寿身子单薄,一直琢磨为其改善居住条件之事,最终把女红传习所迁到濠河之畔,又紧挨着传习所修建了濠阳小筑,把后院的那部分划给沈寿住。【注1】
      沈寿感念于心,此后更是把全副心思用在教学上。同时,她又担心自己身体不好,针法难以传世,便与张謇商量一通,希望借其妙笔,得以将之整理成文。张謇叹着气,应了下来,又劝她务必要宽心。
      为方便做笔录,张謇便与家人搬到了濠阳小筑之中。沈寿若有身体不适需人照顾,或是口述绣谱之时,他便能很快穿廊而至。
      月光在水面漫溢,纵在夏夜,沈寿也觉得有些凉意,遂不在窗前久留,回了寝房。
      窗边的书桌上,放着张謇写好的序言,她还没来得及看。
      拈起序言,一一读下去。
      一开头,便论起以往之绣史,点评吴赵夫人、魏薛灵芸、卢眉娘等女之针法,或是绣法。再说近世上海顾氏露香园之绣,虽然列诸彝鼎、珍若?璧,但却没有外传,便是寻常绣女也说不个所以然。
      沈寿会心一笑,心说,状元之笔,确有章法。
      “……未几寿病,病而剧,謇益惧其艺之不传而事之无终也,则借以宅,俾之养病。病稍间,则时时叩所谓法。寿之言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影。影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观其美术之绣,归益有得。久之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绣。謇闻其言而善焉,以为一艺事也,而有精微广大之思。而沈寿一女子,于绣得之也,乃属其自绣之始迄于卒。一物一事,一针一法,审思详语,为类别而记之。日或一二条,或二三日而竟一条。次为程以疏其可传之法,别为题以括其不可传之意,语欲凡女子之易晓也,不务求深,术欲凡学绣之有征也,不敢涉诞……”
      看至此,沈寿暗忖道,绣法说也不难,但能遇上天赋特异的学生,是不容易的。所幸,口耳相授不易明白,而载录书中,绣女则可一再复习,揣摩体会。
      一径将序言看到底,只见那最末写着张謇的评语:“寿有独立足以传之之艺,故从金石书妇女特例。”
      不自禁地,她将此语在口中诵念数次,心底涌起无以言喻的满足。
      8
      “来来来,小非

第102章 雏凤清于老凤声(7)(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