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咔咔……
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中。
摄影记者忙着选角度、抓镜头,文字记者则争先恐后地问问题。
“请问陈总,大生纱厂的棉纱商标和棉布产品,都有哪些呢?”
“我们大生纱厂的棉纱商标,正牌纱为魁星和红魁,以通花为原料;副牌纱为蓝魁和绿魁,会掺用一些外地所产的原棉。至于棉布产品,有粗平布、斜纹布、粉袋布、绒布等品种,欢迎大家选购。”
“请问陈总,大生三厂的建设情况如何了,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
“大生纱厂的建设情况?哦,那自然是好。去年,我们大生公司,已成功集股120万两,在海门常乐镇开工兴建第三厂,并订购了大批量的华特纱机。至于具体数额,目前不便透露,总之,开厂之日,会请在座各位去一探究竟。不妨容陈某卖个关子吧。”
“陈总您好,我是《申报》的记者王娟娟,我想提一个问题。听说今春本地棉花的产量大幅减少,那么你们有什么应急方案呢?”
“对,众所周知,去年气候不佳,影响了今春的本地棉花产量。不过嘛,锐减是不存在的哈。不及往年倒是真的。麻烦您帮我们辟个谣。对此,我们已有应急方案,从上海、武汉等地收购了棉花。还请稍安勿躁,这批棉纱,即将售出。”
戴着大框眼镜的王娟娟继续发问:“哦,从外国运来,那运输成本也会增加了?这是否会影响到棉纱的销售价格呢?”
“是的,是的,运费增加,成本肯定是也会随之增加,但我们还是会秉持薄利多销的原则,尽量让利于民。”
开完新闻发布会,等到记者散去,陈琛便似换了个人似的,充沛的笑意全然不再。他叹着气,握了握郁芑生的手,道:“辛苦了。”
正月之后,大生纱厂首次开盘售纱,为此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各地记者闻风而动,提出的问题刁钻至极。其间,还有一个外国记者也来凑热闹,郁芑生责无旁贷地承担了翻译工作。
因为气候原因,原棉产量锐减,但董事们极富经验,迅速作出决定,从上海、武汉等地抢购棉花。说来,突发情况对大生纱厂的影响并不大,真正有可能影响生意的,却是国内的形势。
原来,袁世凯宣布改元之后,国内的反声更是炽烈,其中滇军起事声势浩大,波及了商市,人们益发惶惑恐惧,把钱捏得死紧。
眼见形势不利,资金链条可能会断掉,张謇忙与董事们一致决定,抛售棉纱,以资周转。
先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之时,不只能说会道的陈琛须考虑言辞,负责翻译的郁芑生,也得字斟句酌,生怕说转译出错,被人抓住把柄。
郁芑生回握住陈琛的手,道:“不辛苦,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了……”
左右虽无旁人,郁芑生还是把声音放得极低,问道:“我想问问陈总,3.03万锭,是不宣之秘么?”
陈琛压着嗓子道:“本来不是。只是,你忘了么?因为欧战爆发,影响运输,这批织机目前只送来了一小部分。大生三厂何时能开工,还未可知。”
郁芑生恍然大悟,对陈琛比了比大拇指。
陈琛却忧心忡忡,道:“赞什么赞啊,这回卖棉纱,能回本就不错了。该死的窃国贼,怎么还不下台!”
&n
第99章 不待莼菜之秋风(5)(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