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校长办公室里,张?为张謇铺好宣纸,看他抬腕写字。
“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张謇一字一字默念于心,再把这八个大字写在宣纸上。
其字苍劲有力,古风盎然。
张?拿过宣纸,看了看,道:“这便是纺织专门学校的校训了。”
“正是。回头让人把它刻出来,广为宣布。”
“好。”
放下笔,张謇推开窗,对着厂房上的烟囱望了好一时。而后,又将目光转向那一幢英式风格的专家楼。
张?遂问:“你在看什么?”
“起先,我们重金聘请了汤姆司、忒纳,还为他们和其他专家修建了这幢专家楼,请了西餐厨子。但可惜,他们对厂务并不用心,时常借着交通之便遨游沪上。”
张?插言道:“那时我还没回乡,但我听厂董们说过,洋专家们不仅时常不在岗,还让厂里承担交通、食宿费用,还时常邀请不相干的洋朋友过来玩。哎!”
“可咱们得罪不起人啊,还不得在面上答应下来。”张謇苦笑一声,“这倒也罢了,最要命的是,譬如购机、安装、管理、生产、维修的事务,汤姆司都要插手,这些年里,都不知他从指定的三家洋行里拿了多少好处。”
张?笑道:“这是以前的事了。你忘了?自打郁芑生出了一次洋,我们的纱机供应,早已不是三家独大了。”
说到郁芑生,张謇眼里霎时间浮出激赏之意。
去岁,郁芑生再次再次去英国购买织机。此行,张謇让他放胆去做,不必事事请教。这后生去了伦敦之后,除完成购机任务之外,还设法入了伦敦总商会,还当了委员。在此之前,未有一位国人能坐上这个席位。
“我自然记得。我只发发感叹罢了。方才,我看着那烟囱,想想我们自己造的织机,还是觉得技术滞后。”
听得这话,张?才知张謇到底因何而叹,遂宽慰道:“资生铁厂犹在转型之际,不要急,慢慢来。”
张謇又叹了一口气,道:“我们中国人,一日不能全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便会一日受制于洋人。这便是我咬着牙,从牙缝里抠钱出来,也要自办纺织学校,培养本土技术人才的初衷。”
沉默一时,张謇又道:“但眼下,我们还是得先用外国最新式的纺织设备,不然,未能与学生所学的纺织技术理论配套。这正是我苦恼的地方。我们不能拿自己造的机器,来让学生去实践理论。”
照张謇的预想,他先置备了纺机、织机两个实习工场,其后,他又打算增加丝织、电工、机械等专业班。在教学中,教员先为学生教授基础,接着让他们上手实习、体悟,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学习。似这般理论与实习交叉而行,手脑并用,很是实用。按理说,学生成才指日可待。
然而,张謇今日却表现得有些异乎寻常的急躁。
“你前次不跟我提过了?先请吉姆来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再由纱厂的技师带领上机,耳提面命地指点。往后,学生毕了业,到了工位上便能熟练操作,数年之后便能成为企业骨干。我对你这个构想很有信心。再说,这批学生中但有特别颖悟之人,不单能成为技术骨干,或者还可以从事机械研究。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愁不出现那么两三个织机工程师嘛!”
见张謇沉吟不语,张?紧着问一句:“唔,不知四弟意下如何?”
&nb
第92章 归来闲指乌藤说(3)(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