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为期五个月的南洋劝业会,如期在丁家桥开幕了。
这是数十年未有之盛事,《申报》记者花费了大力气,全程跟踪报道。
那几个月里,百姓们总能在头版头条看到有关南洋劝业会的讯息,一时是“三十四个展区,分省馆、专业馆”的报道,一时又是展出情况和获奖点评。到了闭幕之时,“视近世界之大势论之,所谓实业者若以其有关国家财政人民生计者而言则以工艺为最要。而工艺之所藉以发达者,惟恃机械。则操源立论欲兴工艺又以多制机械为前提”这样社评,更是成为点睛之笔。
此来南洋劝业会,作为绣品审查官,沈寿也带来了精心绣制的《意大利皇后爱尔娜像》。展出之后,为了避嫌,沈寿本不欲参评,但张謇却说,只要评委们能拿捏标准,就不必拘泥于此。
最终,这幅《意大利皇后爱尔娜像》荣获一等奖。
次年(1911),沈寿又把绣像送往意大利都朗国际博览会,摘得一枚金牌,给清廷长了脸面。政府索性将绣像赠与意大利,意大利对此感激不已,又赠送钻石金表于沈寿,以表谢意。
就在沈寿摘金之时,张謇正独自一人前往河南彰德,他要去洹上村拜访一个许久不见的故人。
4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嘿!上钩了!”
吟着诗文,袁世凯坐在渔凳上,猛一用力,一尾鲤鱼便挣扎着扑腾过来。
“鲤鱼啊……罢了……”袁世凯摇摇头,把鱼钩解下,把鱼儿扔回河渠,又笑着自语道,“鲤鱼有啥好吃的?不中,不中……嘿,你不对我胃口,反而保得一条命,倒像是庄子说的那无用之木。”
说了这话,袁世凯脸上的笑容顿然一敛,过去张謇教他读书时所说的话,霎时就到了耳边:“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材若自以为‘材,凡事锋芒太盛,极易招惹祸端。”
彼时,袁世凯虽然颔首称是,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直到最近赋闲垂钓,他才悟得此语的真味。
“祸端啊,祸端,实乃无妄之灾……怪只怪,我老袁太有本事,不懂得藏锋。”袁世凯深叹一声。
逾时,他又猛拍一下大腿,傲然道:“不,张先生说错了,他们忌我防我,还是因我太有本事。没本事的人,是要受欺负的,连我都不如呢。有本事的人,哼,东山再起,又有何难?”
这么一想,心里便觉舒坦了好些。
叱咤风云的袁世凯,如今之所以赋闲在老家,与光绪、慈禧过世有关。彼时,正处于“百日大孝”期间,摄政王载沣早就对袁世凯十分忌惮,上位之后立马以“足疾”为由,命其开缺回籍。
袁世凯也不抗辩,旋后返回河南卫辉,没多久又来到彰德洹上村隐居,过期了隐居生活。外人只道袁世凯失了大势,但却不知,他不是摔倒不起,而是蛰伏待出。
这一头,袁世凯正在品咂人生滋味,冷不丁听得下人来报:“
第80章 浅水藏不得蛟龙(3)(4)(5)[1/2页]